第15章 琳达问题的社会效应

我们的实验中最著名也最受争议的地方是设计了一位虚拟的女士,名叫琳达·阿莫斯和我拟造了琳达问题,用以说明启发式在判断中的作用以及它与逻辑相悖的地方。以下是我们对琳达的描述:

琳达,31岁,单身,一位直率又聪明的女士,主修哲学。在学生时代,她就对歧视问题和社会公正问题较为关心,还参加了反核示威游行。

20世纪80年代听到这个描述的人常常会笑出声来,因为他们马上就知道琳达曾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上过学,因为这个学校以有一批热衷政治的激进学生而著称。

在一项实验中,我们给受试者看了一张单子,上面列有琳达可能会出现的8种情况。

在汤姆问题中,有些人通过典型性对汤姆的专业进行排序,而其他人则通过概率做出排序。琳达问题也是如此,但有些新的变化。

琳达是小学老师。

琳达在书店工作,她还在学瑜伽。

琳达积极参与女权运动。

琳达是妇女选民联盟成员。

琳达是银行出纳。

琳达是保险推销员。

琳达是银行出纳,还积极参与女权运动。

这个问题从几个方面透露出年代的信息。“妇女选民联盟”如今的地位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突出了,“女权运动”虽说见证了过去30年里女性地位的变化,但这种说法今天听来也已经很陌生了。然而即使在当今这个“脸谱”时代,我们仍然很容易猜到人们会对这位女士作出高度一致的判断:琳达非常适合当一个激进的女权主义者,也相当符合在书店工作且学习瑜伽的身份特征,不过却不怎么适合做银行出纳或是保险推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