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常回忆过去的成功业绩。如果现在有一样工作与以前做成功的某工作类似,那么人们便会用以前的方法如法炮制一番,结果常常导致失败。这并不是忘了当时的成功确是经过一番详细调查,而是人们常常让成功的喜悦冲昏了头,依照当时的方法或经验以不认真中导致失败。

一些事情只有经过实践才能得出结论。但人们却常常以感情来取代道理。轻轻松松地说:“做给他们看,让他们了解”这往往是公司主管的习惯。其实事情并不是以感情和想象中去那样做,因为这些事情是以活人为对象,应该考虑到因人而异的个人因素,并不是纯粹“依样画葫芦”便可做好的。


美感的主要特征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快感。

——[俄]车尔尼雪夫斯基


卡耐基举两个企业的例子,为什么成功,又为什么失败,便可恍然大悟。但我要预先声明的是:当时这两家公司都是月薪制,还无法很快地改成按件计酬制。

效率协会的王先生和李先生到B工厂指导并得到预期的效果。B工厂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第一:上级主管的改善热诚是调查的动机。

第二:B工厂上下所有职工都有一股想成为第一个模范工厂的意识。

第三:王先生及李先生不厌其烦地热心说服产生了良好效果。

第四:中、下级干部贯彻实行。

第五:尊重职工的意思,由他们自订规章;等到他们对自己所订的规章不满意时,再实施公司领导和员工关系融洽,管理上得方法。

职工信赖干部,工厂管理极佳。

工人流动性小没有调职或调动事情,更不受生产量不足的影响。

失败之例。

效率协会的王先生和李先生将对B工厂实施成功的那一套一成不变地挪来给C公司,结果却惨遭滑铁卢,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其一:上级干部未将责任划清。

其二:职工未意识到工厂改革的辛劳,竟埋怨“别的工厂不必受到这些限制,为什么我们就这么倒霉。”

其三:干部说明的技术不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其四:中下级干部的实行力极差。

其五:因前例已知要领,所以只是“依样画葫芦”的强迫进行。

其六:工厂仍有许多具有“工匠气”的工人,管理起来极不好控制。

其七:作业量不稳定,常常有人被派到其他工厂工作,往往造成认为被派出去的都是成绩较差的想法,所以都不太愿意被派出。当然也有优秀的职工被派到其工厂时心里害怕是否能被厂里所接受和心理上欢迎呢而困惑?而其他厂的工作人员又不太接受这些优秀职工。又按以往工作方法和工作量上去做,职工们将每月的工作量做完后都不再多做,若有较勤奋的职工多做,则被视为怪人而受排挤。

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并不是每个工厂或公司都可以按一定的模式来改革,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尤其是六、七项,只要工人的自私难驯态度一日不改,工厂的改革便一日不成功。

在一汽车公司内,因某辆车发生意外事件,由上级主管便开始追究责任,但下属互相推卸猜疑,形成一股极不悦的气氛。造成这种原因是主管没有严格的管理方法而所致。

秋野吉雄是一名驾驶员,服务于某电车铁路之运输部,担任的工作是搬运货物。一个月前,他被调到了汽车部,他到公司已经二年了,一向的口碑都不错,驾驶技术更是不了不起。但就在五天前,他车子的散热器竟然出了故障,因为没有装水使得汽缸过热,只好送到修理厂修理,但此时正是海水浴场租车的巅峰时期,虽然只差他一辆车,却造成了交通的紊乱。公司决定调查事故的原因。


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是善。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公司驾驶规则明明白白的写着:“出发前,回来后,车子要交给一位驾驶者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引擎、汽缸、轮胎、散热器等。”但他也和其他的驾驶员一样,都没有作出发前的检查,因为前一位驾驶员将车开回车库时,负责检查的班长曾作一番详细的检查,所以接班的驾驶员往往就不再作检查了。而那位负责检查的班长一向工作都很认真,从未发生过问题,所以大家也就也非常相信,而根据以往的检查结果和从未出过差错的原因,所以这位班长常常暗中松懈。就拿秋野吉雄这次接的这辆车来说吧!因为将这辆车交给秋野吉雄的驾驶员是佐山,班长虽然发现散热器已经没水了,但他的温情主义开始作祟,认为这车子老了,多少有点漏水,马虎地将检查工作结束。正由于他的迁就放纵,导致了严重错误的发生。

因为佐山在公司已十年了,秋野吉雄只有三年,在工作时间阅历上不如佐山。而且秋野吉雄出发前并没有作检查,佐山又一口咬定他已加过水了,所以秋野吉雄也无法再为自己辩解,只得接受了处罚。从上面的事例中看出处罚对象是否公平呢?让我们来分析:若班长能小心检查,不但秋野吉雄不会受罚,佐山也不会让人家怀疑他是否真加了水,搞得大家心里都不愉快。

自从发生了这次事情后,本来心地宽大,以温情出了名的班长再也不受大家的信赖了。当然,对凡事都过于干涉不好,有时也需要一点温情主义,问题是什么时候该温情,什么情况下温情,只有用合理周全的管理才是对职工真正的关怀,你说是不是呢?

卡耐基认为个性、立场的不同,导致人际关系方面相处不融洽,而使得工作发生问题。这篇谈的是组长、副组长、班长及工人间的混乱人际关系,而预防这种一触即发的危机的方法是:

H工厂的赵副组长与孙班长相交甚恶,搞得他们的下属A工人无所适从,只得常常借故家里有事而不来上班,为了这些事使得赵先生和孙先生的关系更加恶劣,命令系统造成了混淆,二位的关系搞得甚恶影响了工人们工作的积极性,以致影响到工作效率。

他们的主管,自然不能袖手旁观,因此我便着手开始调查。我发觉赵副组长的推展力极为旺盛,但就是太情绪化了,高兴时对职工好得不得了,发起脾气来又活像“阎罗王”。孙班长则是工作的主任,对工作的内容知之甚详,但缺少辅佐赵副组长的热诚。A工人过去一直在做维护的工作,现在突然被调到车间来,根本无法适应成天上班下班按部就班和按规定时间的工作、休息。而我这个主管,有时也会任意指派A工人做事,虽然这种时候并不多,但因为赵副组与孙班长都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便认为A工人之所以经常不来上班的理由就在此。

要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非得三个人友好、真诚、坦率地说出来不可。公司内发生这种问题,总是报请股长来解决。但我认为如果这么做的话,这项丑闻便会传扬出去,如此一来,不但A先生与B先生的资格受到怀疑,势必也将被当成茶余饭后的笑谈。所以我认为应该用其他方法来解决。

此时车间内正要整理输出材料,需要几个人组成一作业班到其他车间作业。指派A工人为此作业班的负责人,调离赵副组长与孙班长的手下。等到这项作业告一段落,我再将A工人调到直属于我的N班长手下,由我直接管理,避在赵与孙之间历来受气筒子、“夹心饼”了。

因为管理赵副组长与孙班长的D组长也未尽监督和指导引导的责任。所以我利用这次事件给他们三个人一次反省、互学对方长处的时机,并在不伤害任何人的情况下,将事情给解决了。

秋野吉雄的领导用人方面欠妥,任用有保守派的人物和比较开明、激进的人物来担任工作,每个人当然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使人能施展之卓越才能是理所当然。但问题是,若重用某个人将会破坏整个公司的和谐。


如果你歌颂美,即使你是在沙漠的中心,你也会有听众。

——[黎]哈·纪伯伦


王亮和月华是总务科的工作中最重要的人物。王亮的个性温厚朴实,做起事来非常认真;而月华则被公认为精明能干。总务科长村田本身则是总经理的第一候补人选,无人不称赞他的精明能干,所以他自己也信心十足,就因为过于自信,所以他有时会对喜欢提出意见的月华感到不耐烦,有时更看不惯月华趾高气扬的神气样,所以在最近他有意任用王亮而有忽视冷落月华的意向。

但是一个月后,当他作了各方面的调查,发现部下的工作情绪极低,而且这种低落的情绪已经反应在工作上。其他的职工因为他重用王亮都感觉受到冷落,所以出现了众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个人顾个人,而不关心公司、别人如何的现象。

而在最近参加了MTP短期讲习后,村田科长才发现自己对月华常常只凭感情用事,根本没有考虑到月华的个性。他明白自己过去重用王亮而冷落了月华。的确,田川对任何他交代下去的事都能够遵旨照办,但就是缺乏那么一股有创新意性、突破性的创意精神,他的看家本领就是墨守成规。而月华却常会有出其不意的表现,总叫人刮目相看,但他发现月华最近好像工作都不太起劲,大概是因为自己冷落他了吧!想了这么许多,于是平常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的村田科长也开始虚心听取月华的意见,并帮助他推展计划,果然,月华的业绩直线上升,但就整个科的业绩与士气而言,却未见好转,问题又出在哪里呢?

那天,村田接受客户的邀请到新国剧场看《阿Q正传》,想不到倒给了他极大的启示。他想到王亮具有一种服从多数人习惯顺从别人趋炎附势毫无主见的天性,不妨让他做一些死板的工作;而月华的个性积极,具有独特的见解与创意,则最好让他做一些具有开发性的工作。有了这种认证之后,村田开始为他们实行了明确的分工,划清了二人的界限,依照个人的性质分配不同的工作。

有一天,村田和一位平常极照顾自己的经理去喝酒。两个人谈到了工作方面的问题,村田便将此事对经理说明,并希望他提供一点意见。经理说:“内部的用人是极为重要的,必须要使人能按其才能而分别任用。了解每个员工的个性,根据他的个性分配工作,才能让他的才能施展得出来发挥自己的优势长处,并矫正个人的缺点,共同为企业目标的达成而努力。不应该只重用某人,而使其他人有‘被打入冷宫’的感觉。而现在王亮最需要的就是积极性,月华则需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谦虚宽阔的胸怀,你身为科长就应该指导他们。”

自己的缺点被经理明明白白地指出,村田觉得真是难为情。

上级一责备便马上为自己辩解乃年轻人共有的通病,何况是平时一向工作认真颇受上级领导赏识的杜山,他当然更不能容忍上级的责备。但我们应该认识到,上级之所以指责乃是基于一片爱护之心。

杜山是最近才进入公司工作的年轻职员,脾气干脆爽朗与人相处甚好人缘颇佳,工作能力也极强,只要是指派给他的工作,他一定如期办好,并处理得妥妥当当,一点也不让人操心。更令人高兴的是,他的研究心极为旺盛,碰到新问题一定不遗余力积极热情地去做好,处理得妥善完美无缺。所以在短短的时间内,他便学会了许多工作,并成了科里不可短缺的人物,是科长的“左膀右臂”。


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德]马克思


他往往能将事情的处理结果快速而切中要领地报告给上级,所以上级常常会感到他做事和处理事情的结果中,那件事就有如自己亲手做过一般,于是总能放心地将事情交代给他。如此一来,他的工作量自然就增加了,处理的事情也极具重要性,似乎能力也愈来愈强了,但每当他犯小错,上级给予责备时,他一定极力为自己辩解。脾气一来,甚至还激烈反驳对方。如果你说这是年轻人的惯有的“毛病”是无可非议的话,但是我们应该知道,上级的责备可以分两种,一种是严厉地大加指责,一种是温和的指正。像杜山他平常的工作态度极为认真,处事也小心谨慎,这些都是众所公认的,所以当他在工作和处理事情上偶而有点错误,也没有人会当面责备他,即使是上级也都只是温和地指正他的错误,所以再怎么说,他都不该对上级的责备有那么强烈的反应。

毕竟杜山还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但我认为他应该拥有更加宽广的心胸,将上级的责备当成是老年人的关心而诚心感激的接受。若他能有这种认识,那么,杜山与公司主管的合作关系就会融洽,而后便可再舒舒服服的工作了。

卡耐基认为不应该害怕责备,应该将上级的责备当成自己行事的砥砺,小心谨慎的不要犯错,最好杜山能知道主管批评的目的是什么?

你是否也有过未考虑年轻人的心态与能力便责备他效率低或无能的经验?这一篇我们要谈是怎样看待“代沟”?和采取什么方法来处理这个问题?

“代沟”在现代社会中,已成了时髦的话题。只要你是个必须过着与众人在一起生活工作的现代人,即使你的生活圈再小,也不可避免“代沟问题”的纠缠,尤其是当你站在管理监督者的立场,更不能不对“代沟问题”作一番彻底地了解。

卡耐基一位朋友受的是老式教育,在某一公司担任基层管理者,拥有不少部属,工作极为认真负责,从他对工作的态度上可认为是难得,称得上优秀人才。就因为他对工作极为认真负责,所以对于督导员工更是不遗余力,只要部属稍有差错,他便能立即指出,并表示出对他们工作的不满,他常说的口头禅是“假如我是你我会怎样……”或是“如果你照我的方法做,效率一定更高”等等,兴致一来便大骂职工能力太差,但究竟该怎样做他又不给予明确的指示,常指得职工觉得困惑不解,不知所云,茫然失措。

他想自己怎么做,别人定会怎么样做,自己有能力办到的,职工也会和他一样一定能办到,所以即使是利用休假日也应该将事情办妥。假使职工没有做好,他便大加叱责,干脆将工作全往自己身上揽。所以他是愈来愈忙碌了,似乎有永远做不完的事情。

这样的情形持续了一段时间,每当静坐沉思,他总扪心自问:“我这么努力的工作,成绩却不好,反而直走下坡,职工的工作热情似乎要一落再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啊?”

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得到结论:自己再努力,也不可能独立完成四、五十人甚至一百人的工作,应该有制度有计划地将工作分派下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想到这,不禁后悔当初何必如此,而直到现在才恍然大悟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以后,改变方式的他每天都怀着喜悦的心情来上班,如此不便消除了对职工的不满,还为训练职工忙得不亦乐乎呢!闲暇之余更不忘研究“管理心理学”,由各种角度来分析职工,进而了解职工。以自己的立场,年轻职工的立场来处理问题并给予指导。有了这些改变后,他慢慢能掌握知晓年轻职工的心理,并了解人尽其才的好处。而对于下属来说,都感到一股温暖的快意,工作也较为勤奋许多。

就这样,他克服了自己服务内的“代沟问题”。他以两种身份来处理问题:即主管和角色,不同的立场,用不同的方法处理问题,使企业在无形中增长了许多。


哪个青年男子不善钟情,哪个青年女子不善怀春,这是人性中的至洁至纯……

——[德]歌德


如果用不合实际的做法来进行工作,就像“马车与火车”赛跑,而马车必然落后于火车,这也是如此。看看自己的公司内,职工即使有点问题仍会按预订计划来完成工作,这已是现代企业的趋向,这是否完美了呢?还有错误的地方吗?

著名企业家三菱电器总经理的加藤威夫,当他年轻气壮时曾有一位长者这么激励他:“年轻人应该用蛮勇,勇往直前”。

现代让我们来谈谈“蛮勇”,管理者运用“蛮勇”就好像军队的队长发号施令一样,能够让职工心生害怕而努力达成组织目标。但是这种“一味蛮勇”和“寡情”已不适用于现代的管理体制。如果你用一公升的蛮勇去从事工作,而也能得到一公升的回报,那一定是你将那一公升的蛮勇量少了,意思也就是说,“蛮勇”会可能成为不只一公升,而且增加了回报量。

没有计划的勇气是蛮勇。只要我们决心精密地将一件事顺利做好就应该不得掺杂任何蛮勇,问题是,能否真正做到不掺杂任何蛮勇成分的计划,这种问题对多种少量生产的公司而言。更是严重。如果有了精密计划却不能如期完成,会让人觉得你是有意找理由为自己没按期完成而极力辩解;而管理者明知其不可为还硬是勇往直前,在现今的日本社会中可能还会被认为是一种美德呢!问题是,运用“蛮勇”来管理公司,是否值得运用呢?

在某个宴会上,卡耐基和司经理曾对蛮勇的问题有过极大的争论;回来后的某一天,卡耐基将一件工作给他的下属B先生,这个年轻的负责人看了他的企业计划和方案后,立即斩钉截铁地说不能办,并且将理由堂而皇之地说出,卡耐基也极坚决的态度对他说:“不管你用何种方式,什么办法,一定得把它给做出来。”当然,卡耐基相信在他的压力下,这件事情一定能办成,但卡耐基也相信,办出来的事一定漏洞百出,叫人哭笑不得,其实我退一步想,这事仍有许多可改变或从某种角度去尽力而为,应该和B先生静下心来,好好研讨一番才对。

在许多管理的书上曾提到:“使用蛮勇会使管理制度亮起红灯。”卡耐基本人也深明此理,但常常事到临头就又不由自主地启用“蛮勇”的方式做法,为这个矛盾的心理,他自己也懊恼不已。

当尽力完成的一件事,而却遗漏了最关键的部分,所以效果并不怎么良好。这就要求应充分了解职工的心理,而不光只是没有效率地做表率便可了事的。

吉村科长一向知人善任,并且每当推行一件计划时,总是不遗余力地率先做榜样,将最困难的工作承揽在自己的身上,等到一切都上了正式的轨道,开始实施工作计划时,他才将工作给下属,而自己退身幕后。虽然,他这种处理事情的方法是很好的,但他喜欢为别人做榜样和作“模范”表率。所以常常让人觉得太自负,太骄狂了。

最近不知怎么搞的,一向精神奕奕的科长却显得无精打采。原来最近的经济极不景气,资金方面周转不灵,再加上预算又被削减,使得科里的正常运转功能停滞不动。吉村看这种情形若继续下去,后果一定不可收拾。于是实施了一套新方案,并且鼓励职工:“好好干吧!成功之后一定不会亏待你们的。”但没想到眼看就要达成目标,结果还是功亏一篑,也难怪他会意志消沉了。


美丽的幻想欺骗了想一生美丽的女人。

——倪萍


平日对吉村就极为照顾的经理看了这些情形后,便对吉村说:“你最近看起来总是无精打采的,失败的挫折我当然能够了解,但是我觉得你之所以会失败,乃是因为你只是一味地注意怎样达到既定的任务和目标上,却忽略了人际关系这种软体的工程,如果你能多方考虑,并多为他人着想,这种问题一定能够迎刃而解。”经理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大丈夫要能屈能伸,才是一个好的管理人员。我觉得你就是进取心太急切,太急于求成了,又总喜欢为职工的表率,而完全不考虑他们的立场,认为他们一定能如你所愿的完成工作,结果倒给了职工极大的心理压力。大概也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大家都说你虽能干,但你的部属却难为。每个人当然都知道工作的重要性,你没必要那么强加施压太大的压力。你何不让他们休息个四五天,让精神恢复过来,至于工作方面,我会好好帮助你的。”

看了吉村科长的这一段亲身经历后,你一定会和卡耐基有相同的感触,那就是:要想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并不只凭本人的才能充满信心、热情与诚意便可取得成功的。往往会因过分能干或热心,反而给部下带来跟不上的感觉,而自己也会有挫折感,这一切都是因为你不曾站在他人的立场,为他人着想之故。如你从别的立场角度去思考,便可减轻思想压力了。

卡耐基有个与众不同的想法与做法:只要事情一多就喜欢让那些认为清闲无事的人去做事,所以有人为他取了个外号叫“将军科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外号呢?

在十二月的某个寒天里,卡耐基闲来无事到海边加入“乘船海钓”的行列。

那艘船可以坐九个人,再加上船夫一共是十个人。此行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钓鱼,而是希望借这个活动舒解一下平日上班的紧张心情,并陶冶性情,所以只带了一套轻便的钓具,觉得像“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之感觉。

这一天的鱼却是出乎意料的多,船上的人都显得兴致勃勃,纷纷将带来的钓具拿出来,有的人甚至还用到四五根钓竿呢!让人不禁要担心这船是否承受得住呢?当然,这么多钓竿挤在一艘船上齐钓,再加上潮流急又易改道,钓线难免会缠在一起。刚开始,大家倒还保持君子风度,对于钓线的纠缠不清总是表示不介意,但久了以后,便不觉恼上心头,即使连卡耐基这个以志不在于钓大鱼的所谓“姜太公”开始发怒了,嘴里还骂着:“一群自私的笨蛋,连钓鱼都不会。”而就在这一瞬间。有一个意念突然出现在脑海。

想到这:在公司里,卡耐基的职位并不低,事情极多也极杂。很多事情都需要尽快处理,所以只要一看到有人闲下来,他便马上差遣他人为自己办事,因此职工们便为卡耐基取了个外号叫“将军科长”。这句话说的什么意思并不知道,所以只要一碰到问题,便还是厚着脸皮请人代劳。其实,现在他才明白,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在所属自己范围内应做的事情,人家好不容易才忙得告一段落,正想休息一下却又被我叫去出公差,如此一次两次下来。让他们感到太累而无奈,只好用这种称呼以示不满。

相信大家一定觉得卡耐基是一个很烦人的家伙,但由于他是他们的上司,所以他们也只是敢怒而不敢言。虽然因为他们的帮忙使得卡耐基的业务蒸蒸日上,但相对的,他们的工作量也会因而减少,并不是卡耐基口头上的一句道谢或是请他们喝杯酒便能弥补的。

想到这,他实在为自己的厚脸皮感到难为情,也为自己不能及早发现这项问题而感到懊恼。虽然同事之间的职业和责任不可分得过于明显,但也应该考虑到他人的立场,他想自己之所以能成为公司的优良干部,难道是借别人为自己铺路垫脚,这样的做法,岂不是太卑鄙了。

在工厂里常常可以发现有人为了赶货,而对工作敷衍了事,面对这样的情形,你是否对他大力斥责呢?


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俄]列夫·托尔斯泰


有一天,热处理车间职工告诉卡耐基,冶具的烤硬度不够,希望他能去调查一下。卡耐基心想:如果用的是SK材,就不会出现这种错误啊,在做过材料试验和火花试验之后,他发现这果真不是SK材,就立刻到仓库管理员那儿问明情况,知道错不在管理员身上,那么一定是车工那儿出差错了。因此卡耐基便跑去找车工,果然,问题是出在他身上。他直向卡耐基赔不是,并解释说:“因为上面催得很急,所以我也没有考虑到那么多,随便抓了材料加工,不知是SK材料。”卡耐基无意责备他,只是告诉他,自己年轻时的一个经历。卡耐基相信这是一个最好的处理办法。他还会有犯错的可能,但若卡耐基大加叱责更会引起反效果。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出自己过去的臭事,让他犯这个错误和我年轻时所犯一样的同种感觉,进而承认自己错误的严重性而加以改进。以下就是卡耐基说的那一段差点酿成大错的臭事。

“这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当时我在乎川的Z公司当车工。有一天,正在旋削某一机器的操作杆时,因为一个不注意,将操作杆柄多削下半厘米,再将之焊接上去,做出来的真是恰到好处,根本就可以说是天衣无缝,我当时也不禁为自己的聪明感到沾沾自喜。”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过了几天后,班长怒气冲冲地跑来,见了我劈头便骂:“你怎么这么不灵光,竟然用这么笨拙的事法来试图掩饰。我原先还没有会意过来,直到看了班长手中拿的那一支操作杆,我才恍然大悟,心想不妙,便赶快道歉,并发誓以后绝不再犯。班长先问我其他的操作杆有没有这种情形,我发誓让他相信别的无错误,他接着说:有时一点点小差错便会酿成不可收拾的大祸,这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道理一样。而且,如果为了你这点疏忽,使得公司的名誉扫地,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补失损失呢?听了班长的这番话后,我不禁为自己捏了一把冷汗,幸好没有酿出什么大灾祸来。我自认为掩饰得天衣无缝,但还是有被识破的一天。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敢掉以轻心,只要犯了点小错便马上报告上去,久而久之,不但得到上司的信赖。自己的工作能力也不知不觉的增强了。”卡耐基相信自己的这一段话,一定能给那名车工一点启示,他深信它所起的效果一定比叱责要好得多。

煤矿工程的总务科是直接与矿工接触的地方,由于相触很近,大家彼此相识不错。在这些矿工中,以王先生与钱先生的个性最具有代表性,一个是谄媚,一个是诚实,你喜欢哪一种个性的人呢?

G煤矿工程公司的总务科里有年轻人王先生与钱先生,二者性格相差巨大。

D总务科长每每次在职工会议上总是要说,总会对手下的职工报告:“我们这种煤矿场和其他的工厂不同,工作千万要小心谨慎。”这句话总是时时地说出来,只要开会一次,他就报告一次。

王先生将科长的口头禅牢记在心,以圣旨般恭敬到地传达或命令别人去做,在宿舍中或矿场里,常可看到他吼骂工作人员,叫他们务必要小心谨慎,尤其当科长巡视矿场时,他便吼得更起劲,如此一来,颇讨D科长的放心。D科长常常称赞他说:“嗯!很好,非常有精神,又很能干。”相反的,钱先生却是一个沉默寡言,认真苦干的老实人。


我深信,真和善只有在美中间才能水乳交融。

——[德]黑格尔


有一天,当第一班第二班正要交班时,D科长忽然叫钱先生的名字,并且很严厉地对他说:“你今天跑到哪里偷懒去了,我巡视矿场时怎么没看到你?”钱自觉受了委屈,有点哽咽地说:“今天我一进到矿坑,就发现有五片延伸顶似有倾斜倒塌的危险,因为在这五片顶瓦上有重压,如果一不小心,整个顶瓦都可能陷落下来,因此我赶紧拿支架来支撑,费了很长时间,耽搁了工作。”其实科长根本就没有到工地巡视,只不过随意说说。这样的说法和做法,他却感到富有乐趣。他想让人感觉他似乎特别喜欢欺负老实人。但是诚实认真的钱先生,虽然私底下有时会吐吐苦水,发发牢骚,但他工作起来还是相当认真,一点也不敢懈怠。大概是因为工作太认真,而致于经常受到责备的缘故,钱先生终于病倒了,住进医院。在他住院的期间,他的同事都轮流来照顾他。大家一下班便都往医院跑,看护他直到天亮。这么细心的照顾,可能连家人都办不到。这种情景其他病人看在眼底,都好生羡慕!因此,就在同事们的热心照顾之下,他的病不久就康复出院了。

不久王先生与钱先生先后都要被调到其他的矿场去。当钱先生要走时,大家都依依不舍地向他道别。但当王先生要走时,只有几个同事来送行,D科长问:“大家不知道王先生要走的日子吗?”有人回答:“今天矿场很忙,抽不出空来。”旁边却有人小声地说:“要不是正好知道,躲不过,要不有谁来为他送行?”

D科长看着阴暗的天空,心头掠起一股凉气。

因为上级对工作人员没有作适当的安排,使得总务科与国外部之间发生了冲突。夹在中间左右为难的李小姐,为此暗暗叫苦。

这个故事发生在都市闹区里的一家银行分行。

这家银行分行的历史不怎么长,工作人员还不到三十人,不过是因为它是在都市闹区的缘故,所以一向是门庭若市,生意极好。

因为附近的贸易公司和国外的代理商很多,所以分行便在两三年前增设了国外部,专门提供国外贸易的汇况服务。由于分行内的人员不多,且已各司其职,又因国外部成立不久,业务并不繁忙,所以分行的经理只派了孙先生一人来负责这个部门。但是众所皆知,进出口贸易有所谓的淡季和旺季。在淡季时候,常可见孙先生跷起二郎腿,悠哉悠哉地看报纸,但到了旺季时,除见孙先生手忙脚乱,还可听到他讨救兵的声音。

正好,总务科的李小姐孙先生的座位毗邻,有时候李小姐见孙先生忙不过来时,她就主动上前帮他处理一点业务,久而久之,李小姐对国外部的业务也慢慢熟能生巧了,只要一有空闲,就帮孙先生的忙。

原本,同事之间互相帮忙,自是无可厚非,但总务科的A女士和C小姐看在眼底,就不是滋味了。闲话开始到处传,说什么“年轻人气焰在盛啦!”又说:“只会帮别人做事,自己科内的事却一点不做”等等,并且更变本加厉地将讨厌的工作都推给李小姐一个人做。李小姐并不说什么而去认真做了,想不到她们还要在背说:“懂那么一点英文,有什么了不起的。”李小姐无法再忍受了,只得暗自落泪。

终于这件事传到了总经理的耳中,他非常气愤地将A女士C小姐叫去骂一顿,而造成事情麻烦的孙先生也受到相应的处罚。

现在让我们从公司发生事情中仔细、冷静思考人员调派合理是否妥当的重要性,如果国外部能再多派一名女职员就不会发生这样的问题。所以,将有限的人力资源做合理适当的调派,是每个公司负责人的当务之急。

公司里只要有女职员,领导着她们就不太容易。而公司内只要有一名视请假如家常便饭的职员,就好像在水池里丢下一块石头,就会引起轩然大波,有没有办法来杜绝职工的经常请假的坏习惯呢?


真、善、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质。在前面的两种品质之上加以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

——[法]狄德罗


晓明小姐的能干在公司里是出了名的。但令人惋惜的是她的丈夫在一个月前因车祸丧生了,因此,不管公司的业务有多忙,只要她心情不好或是身体有点不舒服,她便请假不来上班。

上班后的短时间内,她倒还能按部就班地工作,但不久以后又开始恶性循环。不但如此,她的脾气也极坏,同事的工作只要她看不顺眼就骂,所以人缘颇差。在她请假次数日益增加时,开始时“她的病是假的”这种闲话到处散布。

她的科长中野先生对这此闲话也略有所闻,但一直未加以注意。直到有那么一天,他参加了一项管理教育会议,会中有一句话给了他很深的感触:“如果你的下属与同事合不来,原因责任是在你领导身上。”他想起科里的晓明小姐,觉得有必要到她家去做个家庭访问。

但是,由于科室工作很忙,实在抽不出空来,大老远的跑到平川去拜访晓明。

恰巧有了一次出差的机会到平川,而这天恰巧晓明未到公司上班,因此中野决定顺道去拜访晓明。他先打电话过去,晓明家人说:“晓明出去跳舞。”他表明自己身份后,她的家人急忙支支吾吾试图为她加以掩掩,但一慌张破绽就更多。中野心想不妙,不能让这种情形再继续下去,决定等下星期一晓明来上班时。再好好和她谈谈,但出乎意料之外的,她竟然没来。中野本想干脆到她家中看个究竟,又怕再发生与上回电话相同的尴尬场面,最后,他做出等晓明来到后再谈话。终于三天后,晓明来了。

中野看到她来,显出一副很高兴的样子,并询问她的病况,然后将今天的工作告诉她,并把明天的相关工作也一并告之。他的这个细腻动作,使晓明非常感动。

从此,她的请假次数愈来愈少,精神恢复,工作也较起劲。就在中野觉得可以稍微歇口气时,问题又来了。

原来其他的女职员看她这样,也纷纷请假。这下可好,这个来了,那个又走,许多工作根本无法如期进行,真叫中野又气又急。决定要采取什么方法来杜绝这种情况呢?似乎也得施加一点压力,因此中野规定以后凡是要请病假,一定得拿特约医院的诊断书才予核准。

让你来处理此事,你会怎么做?

周小姐是个任性强,让人无法对待的人,何况她还是股东的女儿呢!如果你是这种头痛人物的主管,该怎么办?

昭月在这家小杂志担任的是送稿部经理,但因为公司实在太小了。公司人员又不多,所以三个月前,总经理又派他兼任编辑部的经理。

这家杂志社的读者群大多为女性,因此编辑部内的工作人员,十名有六名是女性,而且这些人都极富有让人头痛的个性,很难管理。

其中有一位某著名女大毕业的村田小姐,今年三十二岁,虽然颇有才能,但人际关系搞得很糟,经常得罪这个,得罪那个的,好像和什么人都合不来,偏偏她的脾气又很情绪化,身体也不好,一拗起来,也不管工作轻重缓急,工作总是拖拖拉拉的。如果昭月说她几句,向她催催稿,她便噘起嘴唇不高兴地说:“又不是我一个人的责任,干嘛老催我。”如果昭月话说得重了,她便借故不来上班,真是叫人对她没有一点办法。所以一向都是昭月帮忙做她的工作。如果工作出了纰漏,她就拿出她爸爸的名字来压人,所以虽然很讨人厌,但她自己自己觉得似乎很神气!


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善。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她认为昭月不过是送稿部派来兼职的,自己可能还比他对编辑工作懂得多,所以根本不理会。每次都将昭月的话当耳边风。昭月在这家杂志社已工作多年,颇知女性的心理,知道对女性要亲切温和,但这个软硬不吃的老小姐却让他一筹莫展;有时捧捧她,她那天就表现得极为合作,但第二天又是绷紧着一张脸,好像谁欠了她几百万似的,真是使人受不了。而问题接踵而来,公司内的其他女职员也比以前更挑剔更难管理了,她们老在背后说:“昭月这家伙还不是奈何不了那些股东?看她那副谄媚的样子就恶心。”这些话听在昭月心里自是不好受,但为了增进公司内的和谐气氛,她总不计较,不将这些话往心里去,但是公司的气氛却仍然未见改善。

最后,让昭月觉得到了实在受不了的地步,就将这件事报告给总经理并说:“对不起!我实在无能为力去兼编辑部经理,请您还是让我专心去做送稿工作吧!”总经理看了昭月说:“这样吧?我本来认为你可胜利此项工作的。当然我知道编辑部的那些女职员很不好管理。但大概也是因为你对村田太过注意的缘故吧!应该以公平为第一,有时不必考虑那么多,有时想法讨好她,让他知道你的用意。有时也不妨请这些女职员吃吃饭,就将她们当成小孩一样,哄哄她们效果不错呢!”

总经理的这一番话让昭月恍然大悟,原来除了工作外,有时也需要和下属多多善意的接触相待,相互沟通,增近彼此了解,或许能突破许多管理上的障碍呢?

人与人之间可能由于各自立场、观点不同而彼此不和谐,要他们互相信赖谅解似乎是不可能的。如何以诚意来化解这个问题?

姿三四郎是W公司的营业科科长,虽然他是一名技术员出身,但是他有常人难以拥有的宽阔胸怀,和广阔远见,更有不与人计较的爽朗个性。只是即使像他这种开朗的人,也不免要碰到无法同化的对手。那人就是秋正股长,他也是技术员出身,虽然是营业部的人,但因为他的产品设计获得上司的赏识,所以也兼任产品企划委员。他设计新产品的创见真是无可挑剔,但令人担心的是他的脾气极坏。不太好相处。不过,因为他在产品的开发方面的确有比他人超远,人们和他关系还不错。

今年,有国外的厂商来函接洽订货,表示对秋正设计的某项产品非常欣赏。因为对方是国外一家颇著名且规模极大的贸易公司,所以公司对这笔生意颇为重视,决定派公司的一个人到国外了解一下详情并观察当地的市场前景如何。

公司方面开会的结果,认为虽然这项产品的计划人员是秋正股长,但因此次派人到国外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调查市场并和买方接洽,所以语言能力比技术能力还要重要,便决定派姿三去,并通知了他。姿三接到命令后,感到非常意外,因为公司上下都认为这次一定会派秋正去因为秋正的功劳最大,如果不是他产品设计得好,也不会获国外公司的青睐。

因此泽山便反映给上面,认为公司如派秋正去较合最佳人选,而上面很快地便给了他答复,认为他的语言能力较佳,而且接洽和技术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上面又把秋正股长叫去,向他说明原委。秋正股长原本信心十足认为这次的接洽者是非自己莫属,没想到希望却落了空,因此他连续三天都不来上班表示不满和抗议。姿三一看情形不妙,便跑去找常务董事I先生,I先生将前因后果听完后,只说了一句:“你们两个人的关系是否真的不错?”这话有如暮鼓晨钟一般敲醒了姿三,虽然他平日极注重人际关系的维护,但以这次的事件而言,他就没有处理好。他并没有真诚地向秋正说明原委,而从自己的立场角度中去看问题,表面上要求他了解,这样如何能使人心服口服呢?因此,他赶紧跑到姿三家道歉。秋正大概也自觉不对,所以便爽快地接受了他的道歉,姿三也就开心地走了。不知你们对姿三的处理方式有什么意见,是否觉得他太宠自己的下属了?还是认为这才是最佳的方式呢?

因为公司人事的调动,所以A先生在职位上有了变换更替,但因对新工作不熟悉,使得A先生有着深深的自卑感,工作许久仍笨手笨脚,就在他想要辞职之际,D科长巧妙地使他又回到他热爱的工作上,这名D科长使用的是什么战略呢?


丽质只可以自己欣赏;优美才使人无法抵抗。

——[英]莎士比亚


五年前,A先生由某大公司的现场科被调到效率科。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他根本搞不清楚究竟该如何工作才好。对于许多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问题,除了发呆之外,别无他法。问主任嘛?主任又不好好说明,末了还要挨他一顿官腔。即使他再努力,因不得要领,再努力也只是“劳而无功”了。每每见着他的同事快乐地工作,他就觉得好自卑。一般人如果对自己的工作不了解一定会觉得很无聊,更何况是心思非常敏感的A先生呢!所以到了最后,他也只好借酒浇愁并为此放任自流不去上班。

他的科长D先生将A先生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决心要帮助他重新站起来。因此,有天晚上,他便邀请A先生参加他举办的家庭宴会,并请A先生为他写一册《计划实施效率》。“要我写书?”他觉得不可思议而不愿接受,但就在D科长和科长夫人的轮番说服之下,A先生觉得受到抬举,并有决定试一试的干劲。

当晚A先生回到家里便迫不及待地开始写作,只花了少许的时间就将那册小册子完成。当A先生看着自己写的书在工厂的每个角落传阅,心中的喜悦之情难以用语言表达。而这种快乐的心态就好像一粒种子,开始在他心中成长,他渐渐地爱上写作,并将作品投稿到各大报社去。看着A先生的情绪已渐渐好转。D科长为了让他改变一下环境,便将他调到研究科里。

改换了职位的A先生,更加一丝不苟的工作,一点也不敢偷懒,因为他若跟不上别人,人家便会说:“什么东西嘛?书写得倒还不错,但工作能力实在不怎么样……”因为好胜心的驱使,他决心要好好表现,认真工作,以证实自己的实力水平。

好的步骤走得对,就觉得有信心,他觉得这个新工作有趣极了,便更努力,结果所有的困难都能迎刃而解。D科长的方法果真奏了效并激发了A先生的潜能,但这种科长仍不以此为满足,为了要使A先生更上一层楼,不时以严厉的面孔,挺凶的角色中去要求A先生,希望借此责备来激发A先生的潜能。工作也有成绩的A先生,在听到责备后,不但不发怒,甚至还检讨自己,并更努力地钻研,终于有了新发明,受到国际间的瞩目。

A先生常想:“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和D科长的帮助和要求分不开的。”而另一方面,D科长看着工作已上轨道的A先生,心中也不禁想:“或许我该帮助这家伙找个老婆了。”

某一铸造工厂为了要作好运输管理,便决定将产品和材料的搬运改成定期输送。为了使A组长在此决定上持不反对态度和加以合作,竟整整花了二十八天的时间,但毕竟老天还是不负苦心人的。

某一铸造厂,决心要改革工厂内部的运输管理,便动员了效率分析员来研究该如何着手改革,发现应有一套合理的定期输送制度,以达到运送目的,而不浪费过多时间。

因此,工厂方面决心采用手推式的蓄电池发动车,并指定了路线与时间,计划做好定期输送的工作。


不纯净的美使人迷乱,纯净的美使人宁静。

——周国平


这个计划很快得到各单位主任的首肯,于是研究员便再将各单位的组长找来,向他们说明这个计划并希望他们合作,想不到那位一向喜欢反对改善计划的A组长又加以反对,他的理由是:“工厂内每日的产品完成数量不同,如果硬性规定时间搬运,则可能造成产品堆积过剩或不足够现象,这么一来,会导致整个工厂的正常工作运转受到影响。”关于他提出的这点问题,研究员保证将会有不定期的加班输送车来缓解产品过剩的问题,绝不会影响到工作的进度。但不管研究员们如何解说,A组长就是执意不听,原因就是他担心可以自由搬送的这种方式被取消了。

一个工厂的改善计划不能因一人的反对就不实施,因此,定期输送的计划仍按原定方式进行,每一个停车处都载明目的地及运送之货名。一开始,计划进行得相当顺利,当然除了A组长的那单位例外。日子一天天过去,其他单位的工作效率都显著地提高了,只有A组长的那个单位毫无动静,每回研究员去劝说,所得到的答案相同,似乎A组长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坚持到底了。

但是A组长那单位的产品是愈堆积愈多了,因为任意输送的车子已不再使用,所以若不合作,产品便无法作合理地输送。

眼看着周围其他单位的管理井然有序,他似乎也有点心动了,终于在某个休假日后,他的输送车上也开始摆上了货品。研究员看到固执的他有了这么大的改变,都无法控制心中那充满喜悦的心情,马上跑到他工作的地方向他道谢。终于产品的输送一天天的增加,而研究员也不忘每天到A组长处向他道谢。感激他的合作。

到了开始实施计划后的第二十天,A组长的单位在运输方式上和其它单位相似。所有的货品都定期地装上输送车,而且A组长自己还默不作声地帮忙装货呢!就在他猛一抬头的那一瞬间,目光和研究员的双目不约而同地相对,两人不禁发出了会心的微笑。“哔!”输送车的汽笛响了一声,车子开始滑动,一个工厂的运输管理改革就此步入了正轨。

学生时代是一名运动员,个性极为爽朗且被认为极有前途的王先生竟然辞职了。工厂里的每名职工都感到迷惑不解,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自王先生进入公司以来,就在公司“广泛技术”的要求之下,游走于各单位之间,根本无法获得知心的朋友,这样的工作环境,是不是太无色彩、太黯淡无味了。

王先生从新制高中毕业后,就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满怀希望地进入A机械厂工作。

在学生时代是一名活跃运动员的王先生,有着爽朗的个性,与人关系非常和睦:工作起来也非常有干劲,从不拖沓、拉扯耽误,所以甚得上级和同事的喜欢。

每年4月,新加入公司的一批生力军都能为沉闷的公司带来一点新鲜的气息,大家也乐于在这种快乐的气氛下工作。科长为了王先生了解全部工作流程,便先派他到机械科工作,虽然每天总是被旋盘搞得满身油污,但极有干劲的王先生仍乐此不疲,每天总是笑容满面的。但渐渐地,他的脸上有了阴影。

因为在公司“广泛技术”原则的要求之下,他一下被派到技术科,一下又被派到机械科。刚和机械科的同事打成一片.又被调到电工科去,根本没有办法和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一直的改换职位使他开始感到不安。他心想:“这种情形究竟要维持多久啊!体验整个工作流程固然重要,但也要让人有种安定的感觉啊!……”他的这种希望安定持续的想法却无法实现。


美是生活。

——[俄]车尔尼雪夫斯基


对王先生而言,到处体验工作流程倒还不如稳定地在某一岗位上工作,如此不但可充分了解工作更能得到同事的鼓励,但是常常事与愿违。一向心直口快的王先生,很自然地便将他的不悦表现在脸上。并在报上投了一篇名为《公司一年》的文章,其中有一段话是这么写着:“……”,显然他已对现实的社会灰心,就这样毫无情趣的工作环境,难道会吸引住他?

由于社会的繁荣进步。女性逐渐在工作上崭露头角。但其中却有许多不被局外人所理解的心酸无奈。

安娜怀着紧张又兴奋的心情到公司上班是一年前的事了。那时踌躇满志,并期待有一番大作为。但在一年后的今天,所有的抱负几乎都已化为乌有了。情绪却有那么大的变化,并不只是她一人而已,即使连当初进公司时,扬言无论如何也要做上十年的一位女同事也不禁发牢骚说:“这种公司真是令人厌烦透了。”

对公司表示不满不但是女职员们这么认为,连男职员也会有这种现象。安娜叙述说想起一位在学校当老师的朋友,觉得她真是走对了,看着她愉快地生活,好像又有与众不同的新意义,再看看自己,她相信自己的抱怨绝不是无病呻吟。老师无男女之分,而女职员却和男职员有绝大的不同。上司认为女职员只是公司内的暂时性助手,不让女职员们拥有权力,更不可能让她们有受到重视的感觉。的确,当初安娜找到这个工作时,待遇实在很迷人,但主要还是希望一展所长。女职员没有像男职员那样的追求,想当总经理什么的:她们也不想和男职员一较长短,只是希望能和公司融为一体,发挥自己所学,使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都得稳定。

难道女性们这一点点要求也算是奢望吗?但她们实在很难自觉地成为公司的一员,因为公司不希望女职员们和公司融为一体,他们只是将这些女职员成为公司的装饰品,用来辅助男职员。女职员的工作总是无足轻重,待遇也比男职员低。这种种不平等的待遇,使女性们感到精神空虚,给人的感觉就像悬挂在公司的“天梯”上,要上不上,要下不下的,真是痛苦极了。

为了克服这种不稳定的感觉,安娜试图为自己寻找一条出路,如果一直待在这种不受重视的环境中,这一生都会有压抑、委屈的感觉,她就不相信除了这条路,就没有其他的路可走了。即使找一个较困难的工作,只要能让自己生活得有意义,充满自信与自尊,再苦她也能忍耐。当然,这工作还得是结婚后仍可继续工作的,因为安娜认为为人妻子者也应该有独立的经济能力。

如果你有着和安娜相同的困扰,你就应该和她一样勇敢地为自己寻一条出路,使自己的生活更具意义。当然更希望所有公司都能从女职员工作能力中去评估她们,让她们有发展才能的机会。

三、处世的语言艺术

因为语调和所说的话不搭配产生的信息混淆,会对各种关系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人们收到混淆的信息,往往从语调上去接受,而不重视内容。讽刺的是,人们常常为了避免冲突而压抑情感,他们希望用文字来引导事情发展的方向。但是声音的语调却使所藏感情表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