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

在产品时代,事情要简单一些,因为每家公司都只生产一类产品。知道了名字就知道了公司的业务:

标准石油、Singer音响、美国钢铁、纽约中央铁路、米高梅电影,等等。

但是,科技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各公司纷纷开始把业务扩大到新的领域里。

于是,便有了企业集团,即不专门生产任何东西的企业。通过开发或收购,这种联合企业随时都可能打入任何一个它认为有钱可赚的领域。

以通用电气公司为例。它从飞机发动机、核电站到塑料制品,什么都干。

RCA公司则从事卫星通信、固态电子组件制造和租车业务。

普通纸复印机领域的情况跟大型主机相似。施乐首先进入心智并且在复印机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之后,一批大公司突然出现:IBM、柯达、3M、必能宝和Addressograph-Multigraph。这些公司都没有成功,原因和主机领域没有几个小公司成功一样,它们的名字在人们的心智中代表的是另一种的定位。IBM代表大型主机、柯达代表着照相胶片、3M代表了胶带、必能宝代表了邮资机、Addressograph-Multigraph曾代表打印机。能利用现有的名字搭便车,为何还要起新名字呢?为的是能在人们心智中建立一个新的定位。

图片 | 第97页 | 定位: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 | xjpvictor的电子书库

许多人对联合企业嗤之以鼻,认为公司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可是,联合企业提供的资本使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得以维持。假如没有那些联台企业,美国就会变成一个半垄断的国家。

以办公复印机为例。普通纸复印机的先锋施乐公司如今面临着来自计算机制造商(IBM)、胶片公司(柯达)、矿业公司(3M)、必能宝(Pitney-Bowes)和Addressograph-Multigraph的竞争。

联合企业在通过并购不断扩大的同时(如RCA买下了赫兹、ITT买下了安飞士),也提供了维持增长和竞争所需的资金。

否则,等公司创始人退休或去世以后,各种赋税将使公司无力维护自己的地盘。

公司的生存周期一般从某位有个好主意的企业家开始,一旦成功,你看着吧,仅死亡和税收这两件事情就会使公司最终被联合企业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