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位合乎道德吗
过去,广告制作是孤立的。也就是说,你对某个产品及其特点进行相关研究后,做广告来告诉你的顾客和潜在顾客这些特点的好处。至于竞争对手的产品有没有这些特点,关系不大。

你在进行重新定位宣传时,要做到“公平”。那就是说,你应该以合乎道德的方式对待竞争对手。Ragu过去(现在仍然)是头号意大利面条调味酱。然而,它的市场份额降低了不少,因为Pregu成功地把自己定位成“浓汁”面条调味酱。(Pregu在电视上做的广告指名道姓地比较了这两个品牌。)这种做法行之有效的原因之一是,“稀汁”调味酱未必就不好。意大利(或者欧式)面条调味酱就是稀的。随你喜欢。如果你喜欢稀汁的,就买Rago,喜欢浓汁的,就买Pregu。
传统的广告忽略竞争对手,把每一个特点都说得像第一似的。若是提到对手,会被认为品位低下,战略拙劣。
然而在定位时代,这些准则被颠覆了。为了建立地位,你必须经常提到竞争对手的名字,而且还得把大多数旧的广告制作准则置于脑后。
潜在客户早就了解各类产品的好处了。要想登上他们心智中的阶梯,就得把你的品牌与早已在那儿的品牌联系起来。
重新定位项目尽管有效,却也引来了大量的不满。许多广告人反对使用这种战略。
有位老派广告人这样说道:“时代不同了。广告主再也不满足于吹嘘自家产品的优点了。如今广告的主题是,他们的产品比别人的强多少。这种情形真令人遗憾,电视就是其中最坏的例子,它当着千百万人的面描述并诋毁对手的产品。必须制定适当法规来限制这种不道德的营销手段。”
“对比性广告并不违法,”一家前十大广告公司的董事长说,“也不应违法。不过,像我们现在这样做广告不啻是对所谓有文化、有修养和体面的公司行为的嘲弄。”
也许是这么回事。拿破仑打破了文明人战争的规则,历史却把他称颂为一位军事天才。
文化与教养也许是值得钦佩的品质,但在广告战中是另一回事。
人们宁肯听信有关一项产品或一个人的缺点,也不愿相信最好的东西,难道这个社会处于病态吗?
报纸把坏消息放在头版上,却把好消息(如果他们会发布的话)和社交新闻专栏一起放在最后,难道报社做错了吗?
传媒业就像个长舌妇,它靠坏消息而不是好消息为生。
这些也许不是你认同的行事规则,但事情确实这样进行着。
要想在我们这个传播过度的社会里取得成功,就得按照社会通行的规矩去做,靠你自己的规矩行不通。
不要灰心。从长远来看,对竞争对手的少许评议要比过去那种大量的“自吹自擂”更有利。
重新定位中保持诚实与公平,让竞争对手时刻警惕。
在汉堡王的“想怎么吃就怎么吃”的了不起的重新定位宣传之前,麦当劳公司满足于只用一种方式销售汉堡,即麦当劳方式。如今,就连总统也能在家里吃到“不加酸黄瓜和番茄酱”的汉堡。
要是谁能开一家“不让小孩子入内”的汉堡店就好了。

汉堡王传递的信息和所有行之有效的重新定位宣传一样,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汉堡王说你可以在他们店里吃到按你的要求制作的汉堡;另一方面,这话是在暗示,麦当劳的服务之所以迅速,是因为其产品是标准化的。没有一种方法能满足所有人需求。事实上,汉堡王放弃了这个计划,正是因为它使服务速度放慢了。该公司的下一个计划也属于重新定位性质的,叫做“非油炸”,它后来成了该公司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广告。“这是读了你们的书后得到的启发”,公司总裁杰夫・坎贝尔在1982年写信对我们说。后来坎贝尔聘请我们设计一项后续战略。那就请再读一下本章的最后一行,我们建议汉堡王把自己定位为给大一点的孩子开的汉堡店,而不是为那些在米老鼠玩具店里玩耍的2~6岁的孩子开的。其主题是“长大要吃汉堡王的烤肉风味”。我们听从了这家公司的建议,把这个“长大”项目交给它的广告代理去做,后者却全盘否定了这个主意。我俩有生以来最大的遗憾之一,就是这项计划再也没有启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