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祥之兆

有史以来第一篇有关定位的文章发表在《工业营销》杂志1969年7月号上。即使到现在还有人问我们:“怎样才能把定位方法应用到B2B产品而非消费品上去呢?”我们对他们说,一开始定位只是个工业概念,他们竟然不信。为什么?这和人们心智中的观念不一致,因为一般人认为所有好的广告理念都应该从消费品领域产生。这里的教训是:不要用事实来挑战认知,赢的总是认知。

1969年我们为《工业营销》(Industrial Marketing)杂志写了一篇文章,题目为“定位:同质化时代的竞争之道”,并且把RCA公司当成一个主要例子来谈。我们在文章里用了一些新名词,并且做了一些预测,依据的都是一种叫做定位的规则(这是“定位”这个词第一回用来描述这样一个过程:即如何应付人们心智中已经被一个规模更大、知名度更高的竞争对手占据的地位)。

其中的一个预测惊人的准确。我们写道,就计算机制造业而言,“任何公司向IBM公司业已占据的定位直接发起挑战都不可能获得成功。”

这句话里的关键词当然是“直接”。同市场中居领先地位的对手展开竞争固然有取胜的可能(我们在文章里提出了几个方法),但根据定位规则,“直接”取胜是不行的。

这句话在当时引起了一些异议。何方神圣竟然敢说像RCA这样财力雄厚的公司别想在计算机业有出头之日?

图片 | 第39页 | 定位: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 | xjpvictor的电子书库

这是RCA在《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和其他商业刊物上打出的与IBM正面交锋的广告。许多年来,有人认为定位广告就是在广告标题中提到竞争对手。这未必全对。定位与提不提对手毫无关系。它必须做到的是,在搞营销活动之前,先“考虑”竞争双方的强势与弱势。

于是,到了1970年,RCA公司向计算机业全速进军。商业刊物上连篇累牍地报道了这件事。

“RCA向龙头老大万炮齐发,”《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ly)1970年9月19日刊登的一篇文章的标题如是说。

“RCA与IBM正面交锋,”《财富》杂志1970年10月号一则新闻的标题如是说。

通用电气公司的杰克・韦尔奇几乎全盘否定了“我能行”精神。他的观点是:要么数一数二,要么就出局。

“RCA计算机大促销是对IBM的当头一棒,”《广告时代》1970年10月26日刊登的一篇报道用的是这样的标题。

正是为了不使世人对公司的意图产生误会,该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罗伯特・萨尔诺夫(Robert W.Sarnoff)做出了一个预测,说是到1970年年底,RCA在计算机业“稳居第二”。萨尔诺夫先生说,他的公司这次投入的资金“远远超过了以往为开拓任何业务(包括彩电)的投入,以期在计算机业取得一个稳固的地位,”并指出他们的目标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占据一个利润丰厚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