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他人导向
营销人员分两种,一种是自我导向,一种是他人导向。
自我导向型营销人理解不了这一新概念的本质:即不要在销售经理的办公室里给产品定位,而要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给产品定位。
自我导向型营销人成群结队地参加各种鼓舞士气的会议;他们深信有了合适的动力,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自我导向型营销人是充满激情的演说家。“我们有意志,我们有决心,我们工作努力,我们有超强的销售力,我们有忠心耿耿的分销商,我们有这个有那个。有了这些,我们必将获得成功。”

1988年,我俩把自我导向与他人导向这个概念扩展成了一本书,名叫《营销革命》[1]。你不是在公司内部而是在公司外部找到自己的定位,即一种在潜在客户心智中有效的战术;然后再把这个战术导入公司内部,制定一套战略来推动、利用这一战术。
也许吧。但是,他人导向型营销人通常对事物看得更清楚。他们把注意力放在竞争对手身上。他人导向型营销人像将军巡视战场那样观察市场。他们找出竞争对手的弱点加以利用,并且学会避开对手的长处。
尤其要指出的是,他人导向型营销人很快就摆脱“精明的人员是成功的关键”的错觉。
“我们有最好的员工”很可能是所有错觉当中最大的一个。每位将军都了然于胸的是,不同军队里单个士兵的战斗力不会有多大的差别。这一方或那一方军队可能受过更好的训练、拥有更好的装备,但人数一多,其固有的能力就持平了。
公司也是如此。你如果相信在一对一的情况下你的公司员工要比对手强,那你也相信圣诞老人和牙仙子了[2]。
使能力持平的因素当然是人的数量。尽管从数量有限的应聘人员当中有可能找出一位精明的人,但要想找出10位、100位甚至1 000位来则完全是另一码事了。
只要做一点点计算就会发现,任何一家雇用了几百名甚至更多人手的公司在人员平均能力方面与它的竞争对手不会有任何差别(当然,除非它付的工资更高。但那要牺牲数量来换取质量,而这样未必就是一种优势)。
如果通用汽车公司在同福特公司对阵,你知道,其结局如何并不取决于双方雇员的个人能力。
其结局将取决于哪一方的将军更出色,从而有更好的战略。优势当然是在通用汽车一方。
[1]此书中文版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译者注
[2]美国人哄孩子说,如果晚上把脱落的乳牙放在枕头底下,有仙女会把牙齿拿走,留下一枚硬币。—译者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