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外而内的思维方式
我们不妨从潜在客户的角度看品牌延伸,对这个问题进行逆向思考。
Dial和拜耳在潜在客户的心智里都拥有稳固的定位。
可是,在人们心智里拥有定位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某个品牌名称变成了通用名称的替代物或代名词。
“来一瓶可口可乐。”
“拜耳放在哪儿?”
“把Dial递给我。”

拜耳公司没有放弃努力。不含阿司匹林的拜耳品牌失败后,它又推出了“拜耳优质产品系列”,包括五种不同的止痛药品,全都不含阿司匹林,而且都用拜耳命名。公司花了1.1亿美元宣传“拜耳优质系列”,但第一年的销售额只有2 500万美元。
定位越稳固,这种替代现象往往就发生得越加频繁。有些品牌的定位已经强大到了变成通用名词的地步,如玻璃纤维、富美家(Formica)、Jello、舒洁、邦迪、山咖,当然,“通用型”品牌名称比较玄,必须小心谨慎,以免“山姆大叔”把你的东西给没收了。
从传播的角度看,通用型品牌名称非常有效,可以一举两得。你一旦有了通用型品牌名称,就可以不去考虑品牌,只需宣传该品类就够了。
“咖啡让你睡不着?那喝山咖牌吧。”(你从中可以看到律师的重大影响。如果没有多余的“牌”这个字,主题还能更加突出。)
“给你的家人吃低热量的Jello[1],别再吃蛋糕或馅饼了。”
从潜在客户的角度来看,品牌延伸不利于通用品牌名称,它使这类品牌在人们心智里的清晰印象变得模糊,使得顾客想要阿司匹林的时候不能再用拜耳来替代,想买肥皂时也不提Dial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品牌延伸使潜在客户认识到,拜耳实际上只是一个产品名称而已,品牌延伸摧毁了拜耳在人们心目中的高级阿司匹林的地位,同样也打破了人们把Dial看做是香皂,而不仅仅是一种香皂的品牌名称的认知。
JC彭尼与永久
实际上打入人们心智的根本不是产品,而是该产品的“名字”,潜在客户就是用这个名字与产品特征挂上钩的。
因此,如果某种汽车蓄电池名叫永久(DieHard),而且西尔斯百货商店说它能维持48个小时时,你便有了一个钩子把“维持时间长”这个特点挂在上面。
西尔斯公司在推出永久牌蓄电池时是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永久自然也就成了美国销量最大的汽车电池。我们敢肯定,当时在西尔斯公司内部有许多人会问:“为什么不叫它‘西尔斯’牌电池?”

不过,如果蓄电池的名字叫JC彭尼,而且零售商说它从不需要加水,你会有一个非常弱的钩子来挂这个特点(且不提公司名与产品名相混的问题)。
具体而言,名字就像刀尖,它能开启人的心智,引入信息。产品有了合适的名字,就能填补空位,并且在那儿长驻。
所以说,为什么JC彭尼公司要叫它的电池JC彭尼牌呢?也许还有其他像“永久”这样能不胫而走的词可供选用。
你如果采用“由内而外”思维方式,就很容易看出其中的理由。“我们公司叫JC彭尼,受到各种各样买主的高度尊重,其中包括蓄电池的买主。我们要把公司的名字用在该产品上,这样就能使所有人一看就知道它是谁生产的,明白它是特别出色的产品。”
下一句最关键:“电池上用了JC彭尼这个名字,潜在客户就知道上哪儿去买它了。”
“好主意。”于是,又一个合情合理的由内而外式决策诞生了。
可是,如果换个角度看,这个名字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因为潜在客户的心智不会这样考虑问题,他们是从产品的角度想问题的。
在品牌喜爱度方面(即在潜在客户心智里的蓄电池阶梯上),永久位于最顶层,而JC彭尼却低了好几层。这一现象应该不足为怪。
像JC彭尼这样的大型零售商不是也销售大量的蓄电池吗?当然。不过,正如人人都知道的那样,许多名字起得不好的产品尽管也销售得不错,却不是因为它的名字的缘故。
另一方面,潜在客户不是也很难记住永久电池只能在西尔斯商店买到吗?是的,这是西尔斯的问题,不是每个想买永久电池的人都能想到这一点的。不过,最好还是先在潜在客户心智里占据一个位置,然后再考虑如何解决零售方面的问题。
在定位过程中,走两点之间最短的捷径未必就是最好的战略。现成的名字并不总是好名字。
由内而外的思维方式是通往成功的最大障碍,由外而内的思维方式则大有裨益。
[1]英文中,“果冻”即为Jello。—译者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