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慈善托拉斯
全国汽油紧缺致使洛克菲勒在各标准石油公司的股票猛涨, 这位石油大王如今自然会对汽车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早在1904 年,他就在波坎蒂科买了一辆“无敌”牌汽车。到了本世纪初, 各式各样的汽车开始出现在他用石头盖成的车库里,与那些老式 平板马车和四轮马车停放在一起。洛克菲勒在年轻时就喜欢高速 运动,经常在欧几里德大街上策马而驰,如今则改为每天幵车跑 上至少50英里。一辆马力强劲、光洁锃亮的1918年出厂的克莱 恩-辛普莱克斯牌旅行车成了他的新宠。这辆精美的紫红色汽车 上装有半截的车门、宽宽的踏脚板和阔气的黑色真皮软座椅,宽 大得像艘游艇一样平稳地行驶在坑坑洼洼的小路上。
由于这辆车上有7个舒适的座位,洛克菲勒便把下午驱车出 游变成了一次次精心准备的社交活动,他亲自为每位乘客安排座 位,并且告诉司机准确的行车路线,自己则像一位端坐在移动王 宫里的国王,总是坐在后排座位的正中。与打高尔夫球时一样, 他在下午开车出游时不许任何人谈论私事或者讨论严肃的话题, 只能说些轻松愉快的事情。那辆巨型汽车飞快地驶过乡间小道, 扬起一片片尘土,也给乘客带来清新的空气。洛克菲勒不是哼小 调,就是唱圣歌,或是吹吹口哨、说说笑话。作为这些活动的组 织者,他心情愉快、悠闲自得,常常坐在后排座位上胡思乱 想——不过,他即便在这种时候也不从放弃好胜的本性。如果碰 上哪个年轻的冒失鬼超车而过,洛克菲勒就会一声不吭地忍上一
会儿,然后探过身子冷静地吩咐司机道:“菲利普!” “是,先 生c/’ “我们现在开得有多快?” “每小时33英里,先生。” “能再 开快一点吗?”于是,车上的速度计开始缓缓爬升,直到超过前 面那辆车为止——这时,洛克菲勒会目光坚定地盯着前方,脸上 毫无表情,看不出一丝胜利的喜悦。洛克菲勒记下每次出行所用 的时间,并且喜欢创造新的车速记录。“菲利普,”他会说,“星 期一我们用了 1小时17分钟开到城里。看看我们今天要用多长 时间。”菲利普便微微一笑,扶一下帽沿,开始向新的记录冲刺。
有许多次,菲利普把车停在一片草地旁,让洛克菲勒和客人 们去草上躺一会儿。洛克菲勒和路过的农民愉快地聊上几句,问 问种子和肥料的情况,并且把了解到的内容转告给他那些庄园的 主管。洛克菲勒在晚年有很多迹象表明,他十分怀念童年时代牧 歌式的、天真无瑕的快乐。“我很不愿意看到乡下人都往城里涌 的情景,”他曾经在一个读经班上说。“这不像50年前我还是个 孩子时的光景。在我看来,城市变得越来越大,乡村却普遍变得 越来越薄弱广他喜欢穿着髙尔夫球裤,拿着手杖,在波坎蒂科 村里溜达,和邻居们无拘无束地聊天。每年过生日时,他都要邀 请当地的孩子们来基奎特,请他们吃大块的冰激凌,旁边有铜管 乐团演奏,头上彩旗招展。他一改严厉、古板的模样,甚至会趴 在地上与孩子们一起玩。与孩子们打成一片是他晚年最明显的特 征之一。
尽管退休生活像度假一样轻松自在,洛克菲勒却一天都没有 摆脱危险随时会降临的感觉。1912年,他几度受到黑手党的威 胁,该组织是西西里和意大利裔美国人的秘密社团,专门从事敲 诈勒索和恐怖活动。为防不测,他在那年秋天把小洛克菲勒、艾 比和他们的孩子送到莱克伍德,并且加强了波坎蒂科的安全措 施。老洛克菲勒着实被吓着了,他给基奎特装上了专用的报警系
统,在枕头下装了一个按钮。一旦听到可疑的响动,他就按那个 按钮,这时暗藏在三四处树丛里的灯便发出细微的光亮,守夜人 看到后会立即打电话询问他的安全情况。
洛克菲勒把很多业余时间用在宗教活动上面。他在早餐前先 要虔诚地做一次祷告,然后朗读一页约翰?亨利?乔伊特牧师的 《流年日思录》,作者主张奉行严格、刻板的基督教教义,劝诫读 者摒弃骄傲、纵欲和贪婪之心。乔伊特鼓吹在面对仇恨时应该保 持禁欲主义式的平静心态,不要对敌人怀有积怨——这些建议洛 克菲勒肯定都牢记在心了。吃早餐时,他请客人们读圣经《新 约》中的一些诗篇和选段。临睡前,洛克菲勒还要读另一部祷告 书《乐观者的平安夜》,以图睡上一个好觉。这样,他一整天都 能从宗教那里得到安慰。
虽然洛克菲勒觉得自己退休后的日子过得问心无愧,美国公 众却从不肯轻易相信这一点。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和普及教育委 员会尽管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它们的创办人却仍然被指责在积 聚财富。报界也在苛刻地向洛克菲勒施加压力,认为他捐的钱既 比不上安德鲁?卡内基,也比不上他自己财富的增长速度。一位 统计学家在1906年估箅说,即使洛克菲勒在以后的30年里把钱 全都存在银行里吃利息,他的总资产最终也会达到900亿元。
早在1901年,洛克菲勒就意识到自己应该创办一个基金会, 其规模要超过他以往创立的任何组织,他曾不经意地想过成立一 个慈善信托基金:“让我们成立一个基金会,一个信托基金组织, 再派一些愿意为此奋斗终生的人,在我们的亲自协助下,正当、 有效地管理这项慈善事业。”弗雷德里克?盖茨在1906年6月写 信给洛克菲勒重提了这一想法:“我每天陪伴您巨大的财富已有 15年了。对它的每一笔收入和每一次支出,我都竭尽心力,把 它变成了我自己的一部分,就好像它是我的财产一样。”盖茨用
他能找到的所有辞藻大声疾呼道:“您的财产正在像雪球一样越 滚越大!您必须跟上它的膨胀速度!您散发它的速度必须超过它 增长的速度!否则,它会把您和您的子孙后代都压垮的。”盖茨 预言说,如果洛克菲勒不尽快行动,他的继承人就会挥霍掉这笔 巨大的遗产,或者变得飞扬跋扈、不可一世。他提出的解决方法 是,建立一批“为全人类谋求幸福的永久性企业化慈善机构”, 通过它们把钱投向教育、科学、艺术、农业、宗教,甚至提高公 民道德上。这些基金组织将成为美国社会的一个崭新的景象:由 能力出众的受托人来管理私人钱财,为社会兴办福利事业。“这 些资金数目巨大,会使任何一个受托人立即成为公众瞩目的人 物,”盖茨解释道。“基金的数目应当大到这样的程度:如何管理 它将成为公众关心、了解和评论的焦点。”
建立慈善信托基金的想法不是洛克菲勒的发明。本杰明?富 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 1706—1790,美国开国元勋、独立宣
言起草人之 译注)、斯蒂芬?吉拉德(Stephen Gimrf,
1750-1831,美国金融家,将大部分财产遗赠社会福利机构—— 译注)和彼得?库珀(Peter Cooper,美国发明家、慈善家,建立 免费上学的库珀学院——译注)早就建立过这种基金。洛克菲勒 带给这一概念的是前所未有的规模和范围。1906年,洛克菲勒 在考虑成立一个庞大的基金会时,金融家拉塞尔?塞奇(Russell Sage, 1816-1906,以经营股票、投资铁路和银行业而致富—— 译注)的遗孀玛格丽特?奥利维亚?塞奇(Margaret Olivia Sage)正 准备成立一个基金组织,调查女工的悲惨境地和现代生活引起的 社会弊病。小洛克菲勒竭力推崇此举,说它是推进其家族钟爱的 事业的最佳途径。他建议父亲创立3个信托基金,一个支持在海 外推进基督教文明,一个支持在国内开展相同的工作,另外一个 专门为芝加哥大学、普及教育委员会和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提供
资金。这些基金的理事会的规模最初设想得都很小,由五六个洛 克菲勒家族成员和圈内人士组成。这一蓝图的视野虽然有限,但 毕竟规划出了开展慈善事业的新途径。不出所料的是,标准石油 公司的这位总设计师喜欢建立一个单一的庞大基金组织,由他来 掌握否决权。洛克菲勒财富的巨大规模再次要求人们拿出新的管 理方式来。
由于害怕在州里为洛克菲勒基金会申请执照的请求会被州议 会一时性起而予以拒绝,小洛克菲勒和盖茨便去争取得到更有权 威的联邦执照,普及教育委员会在1903年获得的就是这种执照。 洛克菲勒家族直到1908年初才开始在华盛顿活动,这也许是希 望利用老洛克菲勒帮助平息1907年经济恐慌时所建立的信誉。 洛克菲勒去佐治亚州奥古斯塔打髙尔夫球的途中,在火车上邂逅 了南卡罗来纳州参议员“长柄叉”贝恩?蒂尔曼(Benjamin R. Tillman, 1847—1918,曾任该州州长,信奉种族主义,因猛烈攻 击政敌而获此绰号——译注),并且出人意料地羸得了这位批评 者的欢心。小洛克菲勒为这次意外的相遇感到欢欣鼓舞:“蒂尔 曼参议员原先一直是国会中反对这项议案的领袖之一。如果他能 转变立场,他在同那些激进分子打交道方面比谁都强。”
1909年6月29日,洛克菲勒签了字,把价值5000万元的 7.3万份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股份委托给小洛克菲勒、盖茨和哈 罗德?麦考密克管理。应该说这是向计划中的洛克菲勒基金会首 批捐赠的1亿元中的第一笔款子。当时正值起诉标准石油公司的 反托拉斯案甚嚣尘上之际,要想争取参议院授予这个基金组织免 税经营执照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联邦政府竟然给这些正在受到 法院审查的来路不正的收入发放执照予以认可,对此议员们如何 向大惑不解的选民解释呢?这份申请执照的议案是在1910年3 月提交参议院审议的,它很可能激起公众对洛克菲勒家族更大的
反感,而不是起到安抚众怒的作用。仅仅在一个星期后,标准石 油公司的律师们为反托拉斯案向最高法院提交了上诉辩护状,把 这两件事同时放到公众面前,使一个罪恶昭著的洛克菲勒和一个 慈悲为怀的洛克菲勒并肩站到了一起。
申请执照的议案在国会费尽周折。洛克菲勒借鉴约翰?霍普 金斯的做法,要求获得一个范围广泛、没有时限的执照,以便取 得极大的灵活性。“要干就干个长远的,”洛克菲勒喜欢这样说, 他不希望让未来的基金会管理者受到不合时宜的契约限制。于 是,盖茨有意为洛克菲勒基金会制订了一个含糊其辞的使命: “为全人类谋福利c/’批评者很快就指出,这种措辞模糊的执照是 在为洛克菲勒家族利用基金会达到其目的大开方便之门。其实, 这种开放性的本意是为了使酝酿之中的基金会不受其创始人的影 响。规模庞大、全球化和普遍性——即基金会的钱可以用在任何 地方、干任何事情——这恰恰是基金会与众不同之处的关键所 在。然而,许多报纸都把这种模糊性视作标准石油公司的这位邪 恶天才用来掩盖其阴谋诡计的一层薄薄的遮羞布。另外一些报纸 则把基金会看成是洛克菲勒为自己洗刷恶名的一个精心策划的宣 传手段。一家反对发给执照的报纸把这个拟议中的组织称做是 “老洛克菲勒的一个庞大的慈善项目,目的是能使他本人、他的 儿子和他豢养的同伙们牵着驮满脏钱的骆驼穿过针眼(圣经中有 ‘财主进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的说法——译注)。”
申请执照这件事激起了负责起诉标准石油公司的检察长乔 治?威克沙姆(George W. Wickei^ham)的愤慨。1911年2月,他 向塔夫脱总统抗议道:
这种议案所赋予的权力将会掌握和操纵在一小撮人手里,由 他们牢牢控制着1亿元以上的收入;如果按照议案所说的笼统且
不明确的目标把这些钱花出去,该权力在其影响所及之处有可能 导致最大的腐败……。由此看来,正值国家通过法律手段设法摧 毁洛克菲勒先生建立起来的巨大财富之际,国会竟然要通过法 案,使以此人名字设立的基金会合法化、永久化,继续执掌和管 理其巨额财产中的一大部分,这样做合适吗?
塔夫脱对这番话深表赞同:“我同意你关于向约翰?洛克 菲勒颁发经营执照一事的……分析。”
但是,为了扩大国内消费,塔夫脱没有提这些锋芒毕露的 话,而是在与洛克菲勒家族的人谈话时采取了较为温和的调子。 1911年4月25日,奥尔德里奇参议员带着小洛克菲勒和艾比在 绝对保密的情况下赴白宫与总统共进午餐。尽管这次会见后来被 看成是为了左右标准石油公司的案子所做的一次愚蠢的努力,实 际上此行全然是为了商谈洛克菲勒基金会执照一事。塔夫脱害怕 报界听到风声,坚持要求客人绕过大门,从东侧的边门进入白 宫,客人们根本没有在登记簿上签名,白宫的工作人员也绝口不 提起他们的到来。塔夫脱忠实的助手阿尔奇?巴特(Archie Butt) 对总统的困惑感到好笑,他回忆道:“担任公职的人深怕跟奥尔 德里奇和洛克菲勒的名字沾上边,这真是咄咄怪事。"午餐期间, 总统估计基金会的执照只有搁置到反托拉斯案结束后才可能通 过。备受鼓舞的小洛克菲勒离开白宫时认为,总统的态度自始至 终“十分亲切、和蔼\
为了安抚公众,洛克菲勒阵营主动做出了一些重大的让步, 其中包括把新基金会的总部设在首都。盖茨在布赖恩?莫尔学院 的一次午餐会上巧遇塔夫脱,总统建议盖茨把如何在该计划里加 上一些保证条款的想法转告他。盖茨在随后送达的备忘录中说, 国会可以在任何时候限制基金会的资金流向。谈到人们担心洛克
菲勒家族滥用权力时,盖茨说,理事会成员可多达25人,而洛 克菲勒家族的人只占5?6席。对此,盖茨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建 议:下面这些人全部——或大多数——都拥有否决理事会人事任 命的权力:美国总统、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参议院议长、众议院 议长以及哈佛、耶鲁、哥伦比亚、约翰?霍普金斯和芝加哥大学 的校长。
尽管洛克菲勒急不可待地想同政府达成妥协,这一提案在国 会里依然命运多蹇,即使有奥尔德里奇的大力鼓吹也无济于事。 它在众议院获得了通过,但在参议院却遭到各种形式的推诿,一 拖就是3年。过了一阵,议员们开始同洛克菲勒家族讨价还价, 要求基金会把部分资金投向他们的选区以换取支持。洛克菲勒对 这种敲诈行为感到十分震惊,他在1911年11月问儿子申请州一 级执照是否更合适。小洛克菲勒回答说,最好还是拿到联邦执 照,因为各州可能要求理事会成员到当地去居住,这样会削弱洛 克菲勒与基金会的联系,使理事们成为各州议会勾心斗角的牺牲
a
卩Po
但是洛克菲勒家族很快就对华盛顿失去了信心,在1913年 转而向纽约州提出申请。就在两年前,纽约州议会批准了捐赠总 额为1.25亿元的卡内基基金会(Carnegie Corporation)的申请。 这一回,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执照很快便获得批准,几乎没有遇到 什么反对意见。从1856年到1909年之间,洛克菲勒为慈善事业 总共捐出了 1.575亿元。他一直记着盖茨关于捐赠要与财富增长 同步的忠告,在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的头一年就向它捐了 1亿 元,到1919年又追加了 8280万元。按照现在的比价计算,他在 基金会成立头10年投入的钱相当于目前的20亿。也就是说,截 至1919年,洛克菲勒的捐款已经与安德鲁?卡内基一生捐出的 3.5亿元大致持平了。这位巨头在去世之前还将拿出1.8亿元。
鉴于他儿子又直接捐赠了 5.37亿万,加上通过洛克菲勒家族各 慈善机构另外捐赠的5.47亿,洛克菲勒在乐善好施方面大大超 过了他那位对手,稳坐美国历史上最大慈善家的交椅。
在1913年得到洛克菲勒基金会经营执照后,洛克菲勒使他 的一大笔财产免于缴纳遗产税。那一年,国会也正式批准了宪法 第16条修正案,制定了第一个联邦所得税法。尽管一开始的最 高税率只有6%,洛克菲勒还是直接了当地表示了对新税法的不 满。他在1914年对一名记者抱怨道:“如果一个人积攒了一笔 钱,而且是通过合法途径积攒的,政府就没有权力拿走此人所得 当中的一部分。”在后来的几十年里,随着各种税收越来越高, 而且越来越多地按累进制征收,任何一个商人要想积累起像洛克 菲勒在没有反托拉斯法的自由竞争时代里所聚集的那么多财富真 是难上加难了。实际上,对于许多主张通过税收来遏制获取巨额 财产,重新分配财富和缓解社会矛盾的人来说,洛克菲勒的财富 就是一个很好的话题。
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的过程恰好是弗里德里克?盖茨辛勤工 作20年后逐渐退出洛克菲勒生意圈的过程。1909年夏天,56岁 的盖茨可能因为长期过度疲劳,患上了神经衰弱症,他希望有更 多的时间与妻子和7个孩子待在一起。1912年,这个过去一贫 如洗的明尼苏达牧师在北卡罗来纳州霍夫曼附近以低廉的价格买 了 2万英亩土地,并开始在一座占地1000英亩的农场里种植棉 花、玉米和燕麦,养了一些家畜,农场里还有一个种着1.7万棵 桃树的果园。
1912年8月,盖茨提出不再过问洛克菲勒家族的生意,全 力从事其慈善事业。洛克菲勒长年来一直离不开盖茨的正确判 断,他竭力好言相劝道:“我亲爱的朋友,难道我俩不能继续同
行、了此一生吗?尽管我们俩都认识到我们不应该再操心了,可 是,我们难道不应该继续明智地而又适当地拿出一点时间去解决 那些我们能够帮助解决的重大的新老问题吗?”到了 11月,洛克 菲勒终于同意了他的辞职请求。在随后的5年当中,盖茨一直担 任普及教育委员会的主席,但不再定期领取薪水,只是偶尔为洛 克菲勒处理一些生意上的事情。盖茨虽然对洛克菲勒的才智称赞 不已,内心依然有一些不满之处,自以为得到的报酬太低而愤愤 不平;从1901年向美国钢铁公司出售梅萨比铁矿石一事起,所 得非所劳一直是他的心病。1915年,盖茨为洛克菲勒与联合煤 炭公司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的谈判。事后,洛克菲勒给了他2.5 万元的报酬,他以数量太少为由拒绝了,非要6万元不行。
盖茨尽管一向是洛克菲勒基金会目光远大的领袖人物,但此 时却只是9位理事之一。1913年5月19日,基金会在百老汇26 号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小洛克菲勒当选为基金会主席。他邀请父 亲出席会议,但又知道父亲会拒绝。洛克菲勒当了 10年的挂名 理事,却遵从自己的一贯做法,一次会议也没参加过。如今,他 已经退居二线,远远地对他的慈善机构进行遥控,把更多的权力 移交给儿子,但从未放弃过否决权。他这样做的原因也许是国会 关于基金会执照的激烈争论使他认识到与基金会保持一定距离大 有好处,也许仅仅是因为年事已高。
这个新成立的基金会有几个特点足以说明它不是一个公共信 托基金组织,而是一个受到严密看管的洛克菲勒领地。它的管理 体制如同一个控制现有洛克菲勒慈善机构的母公司,而不是它曾 经信誓旦旦地向国会保证的独立经营的组织。9位理事当中有2 个是洛克菲勒家族成员(洛克菲勒父子),3个是洛克菲勒的雇 员(盖茨、斯塔尔?墨菲和小洛克菲勒的秘书查尔斯?海特),另 外4个来自洛克菲勒的慈善机构(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的西蒙-
弗莱克斯纳和杰罗姆?格林、芝加哥大学的亨利?普拉特?贾德森 以及洛克菲勒卫生委员会的威克利夫?罗斯)。洛克菲勒的慈善机 构形成了一个封闭的世界,几张相同的面孔在各个理事会上来回 出现。
由于洛克菲勒保留了基金会200万元年收入的分配权,它所 谓的独立性再次不攻自破。这位创建人指定的捐赠占了所有捐款 的1/3,向好几个他偏爱的项目提供了资金,其中包括浸礼会传 教工作和查尔斯?达文波特(Charles B. Davenport)的优生学档案 馆,这一做法直到1917年才被禁止。现在回想起来,国会拒绝 发给该基金会经营执照,等于放弃了一个限制洛克菲勒支配其钱 财的机会。
在考虑捐赠对象方面,洛克菲勒基金由于对申请联邦执照而 引起的喧嚣心有余淨,决定不向任何可能引起争议的项目提供援 助。洛克菲勒一家受够了公众的谴责,希望一切都弄得越单纯越 好。与该家族的其他慈善机构一样,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观点与进 步运动时代乐观、理性的精神相一致,吸引了当时一批崭露头角 的专家治国论者。(1912年当选总统的伍德罗?威尔逊[Woodnm Wilson, 185^-1924,美国第28任总统,领导美国参加第一次世 界大战——译注]就是一位政治学家。)科学将成为一根魔杖, 任何项目经它一挥就会变得合理、客观,而且没有主观好恶或个 人私利在起作用。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洛克菲勒基金会一直避 开人文、社会科学和艺术领域,认为这些领域不是太主观,就是 充满政治风险。1917年,小洛克菲勒向父亲提议再为洛克菲勒 医学研究所注入5000万元,他解释了自己为什么对医学情有独 钟:“这是一个不会有争议的领域,所以我认为人们几乎不可能 对资金的用途及其潜在的危险提出任何批评。医学研究工作是没 有止境的。”
洛克菲勒基金会在成立后的第一个10年里把注意力集中在 国内外公共卫生和医疗教育上。作为最早的跨国公司之一的创始 人,洛克菲勒赞成这个新慈善机构所具有的独特的全球性。1913 年6月,在新基金会的首次行动中,理事会决定接过洛克菲勒卫 生委员会防治钩虫病的工作,并将其在全世界推广。为了完成这 项工作,基金会成立了一个新的国际健康委员会,由威克利夫《 罗斯担任主席,他把这场运动推广到六大洲的52个国家,治愈 了数百万人。
后来,罗斯还致力于消灭疟疾、结核病、伤寒、猩红热和其 他疾病的斗争,不过他最辉煌的胜利是战胜了一度被称为“西半 球死神”的黄热病。美西战争期间,沃尔特?里德少校发现蚊子 是传染黄热病的媒介,这一发现被威廉?戈格斯上校(1854— 1920,美国军医,曾任巴拿马首席卫生官——译注)用来在蚊虫 肆虐的巴拿马森林中修建运河时控制了黄热病。1914年,罗斯 在远东地区旅行时听说,当地的公共卫生官员担心经过那条新运 河的船只有可能导致黄热病再度流行。回到美国后,罗斯向戈格 斯上校请教这个问题,得到的答复是:只要发起一场有组织的卫 生运动消灭西半球孳生黄热病的源头,黄热病就可以“在一定的 时间内以有限的代价彻底消灭”。罗斯聘请戈格斯来完成这项工 作,戈格斯果真取得了胜利成果:到了 20年代后期,黄热病在 南美和中美洲基本绝迹。当它再度死灰复燃时,洛克菲勒基金会 资助一群科学家着手研制治疗此病的疫苗。1937年,经过艰苦 的努力,这种疫苗终于问世了,但也夺去了6名染上此病的研究 人员的生命。成百万支的疫苗被发放到世界各地,在第二次世界 大战中挽救了无数美国士兵的生命。
这场动人的消灭传染病斗争也产生了一个令人挠头的问题: 这些传染病如果因为受感染地区缺少训练有素的政府工作人员而
再度爆发,该怎么办?人们很快便看出,确保罗斯业已取得的成 果之最有效方法就是帮助各地政府建立^^共卫生机构。这一措施 的实行赶上了一个幸运的时代,因为纯科学的发展巳经超过了临 床医学的步伐,这意味着只需将现有知识加以利用就能获得巨大 的成果。为此,洛克菲勒基金会向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捐赠了 600万元,用于新建一所卫生和公共保健学院,这个在1918年成 立的崭新机构专门培养一些新兴学科如卫生工程学、流行病学和 生物统计学方面的专业人员。1921年,基金会向哈佛大学捐赠 了数目相同的资金,用以开办一所公共卫生学院;它最终又花了 2500万元从印度的加尔各答到丹麦的哥本哈根建了许多类似的 学校,设立了不计其数的研究基金项目。通过这种催化措施,洛 克菲勒基金会在使美国医学上升到世界领先地位方面发挥了不可 或缺的作用。
洛克菲勒基金会向许多大陆慷慨解囊,其中中国受益尤多, 接受的资金仅次于美国。洛克菲勒在1909年决定减少对芝加哥 大学的资助后,盖茨设想他们可以再创辉煌,在中国建一所出色 的大学。与当时许多浸礼会教徒一样,洛克菲勒对中国很感兴 趣,因为浸礼会在中国开展了大量的传教工作。尽管中国的政治 动荡使盖茨的工作一度中断,他还是派了一个调查小组前去考 察。有两股势力强烈反对这一计划:一派是当地的基督教传教 士,他们担心那所大学成立后会出现近乎异教的现世主义倾向; 另一派是政府官员,他们担心的则是其他国家从中破坏。于是, 在中国的投资变成了洛克菲勒的保留节目——医学。1915年, 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中国医学委员会,由该委员会负责在1921 年建立了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这家医学中心是洛克菲勒最雄心勃 勃的项目之一,它由59座铺着翠绿色琉璃瓦的建筑组成(后来 被人称为“绿城”),分布在29英亩的场地上。这所学校为中国
培养了一代掌握现代医学知识的人才。
截至20年代,洛克菲勒基金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慈善机构, 美国医学研究、医学教育和公共卫生的主要赞助者,老约翰 洛克菲勒本人也成为历史上向医学界捐助最多的业外人士。在他 一生所捐献的5.3亿元中,有4.5亿元直接或间接地投向了医 学。19世纪是他父亲洛克菲勒医生之流兜售万应灵药的贩子发 财致富的年代,他却给了这种原始医学致命的一击。他还给慈善 业带来了一场革命,其深远意义不亚于他在生意上的创新。在洛 克菲勒之前,富有的捐赠人往往只是资助自己喜爱的团体(如交 响乐团、美术馆和学校等),或是遗赠几幢房子(如医院、学生 宿舍、孤儿院等),上面刻着他们的名字以显示其品行高尚。洛 克菲勒的慈善行为则更多地致力于促进知识创造,这似乎更加超 越个人色彩,其影响也更为广泛。
身穿粗布n怍服的威廉?染? ?犮丨?齐?金(M) 和小约翰 D?洛兑賞勒在科罗拉多燃料与铁业公 nj视察,摄于1915年拉德洛惨案犮叱之后。
(山洛克祁勒杓案屮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