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谜般人物
1874年4月,标准石油公司搬进了一幢与自己新石油巨人 地位相称的四层办公楼。洛克菲勒和哈克尼斯把这幢新楼建在公 共广场东面的欧几里德林荫大道43号。大楼的正面是厚重的石 质墙壁,标准石油公司的两层办公区面积寧敞、通风良好,中央 楼梯上方的天窗给楼内带来充足的光线。每天早上,洛克菲勒9 点一刻准时来公司上班。他衣着考究、黑玛瑙的衬衣袖口链扣上 刻着一个漂亮的字母“R";洛克菲勒尽管出身于生活节俭的农 村家庭,对衣着却非常讲究,这一点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洛克 菲勒先生有一种沉稳高贵的气质,” 一名职员回忆道。“他的衣着 总是纤尘不染——就像是刚从包装盒里拿出来的一样。他总是戴 着手套,提着雨伞,头上是一顶丝质礼帽。”洛克菲勒非常看重 皮鞋是否擦得干净,竟然为每个办公套间免费配备了一套擦鞋用 具。洛克菲勒是个髙个子,苍白的脸上蓄着精心修剪的金黄色连 鬓胡子,每天早上都有一位理发师准时来给他修面。他每次赴约 都非常准时,他说:“谁都没有权利无谓地占用别人的时间。”
每天早上,洛克菲勒都以他特有的沉稳轻声地与同事打招 呼,询问他们的身体情况,然后消失在他简朴的办公室里。不仅 多疑的泰特斯维尔老对手们觉得洛克菲勒神出鬼没,就连标准石 油公司的员工们也觉得他行动诡秘。一位秘书说:“他不爱见人。 我从来没亲眼见到他走进或离开办公楼。”另一位下属也说:“你 总是看不见他,但总能感觉到他的存在。”洛克菲勒很少会见陌
生人,喜欢别人用书面形式与他联系。他一向提防行业间谍活 动,只让下属知道他们必须掌握的情况,并且曾经提醒一位同事 说:“在任命[某人]担任掌握公司情况并可能给我们造成麻烦 的职务时,我非常谨慎。”洛克菲勒不愿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这使得他身边的助手觉得他难以理解。其中一位写道:“他总是 长时间沉默不语,甚至看不出他是在表示反对,这有时真让我们 无所适从。”他擅于保守秘密,把自己的脸磨练得像戴着一副毫 无表情的面具一样,下属给他送来电报时,竟然无法从他的脸色 上看出消息是好还是坏。
洛克菲勒认为沉默代表着力量:只有内心虚弱的人才会随口 乱讲,对着记者喋喋不休,而谨慎的商人则守口如瓶。“成功来 自多听少说”和“只说不做的人就像是长满荒草的花园”是洛克 菲勒最喜欢的两则箴言。老比尔避人耳目的处世方式鬼使神差地 预示了他儿子有着靠多听少说来获得竞争优势的习惯。洛克菲勒 在谈判中将他那中西部人典型的沉默寡言发挥得恰到好处,令对 手们不知所措,只好对他的意图乱猜一气。洛克菲勒生气时更是 沉默得让人觉得恐惧。他喜欢讲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一位气急 败坏的承包商闯进洛克菲勒的办公室,对着他暴跳如雷、大喊大 叫,他却无动于衷地低头伏在办公桌上继续他的工作,直到那个 承包商精疲力尽时才抬起头来。这时,他靠在转椅里左右转着, 看着对方冷冷地问道:“我没听清你刚才说了些什么。你能再说 一遍吗?”
洛克菲勒在大多数时间里都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让人把油 价用粉笔抄在办公室的黑板上。他背着手,在这间简朴的办公室 里踱来踱去。每隔一段时间,洛克菲勒就会走出办公室,坐在一 把高椅子上研究帐本,同时在本子和纸上算来算去。(在开会时, 洛克菲勒的手也是一刻不停,不是记笔记,就是乱画一气。)他
经常凝视着窗外,连续15分钟雕像似的一动不动地盯着天空 他有一次反问道:“我们许多人没能取得大的成就……不正是因 为我们没有做到集中精力,不能在适当的时候排除外界干扰,把 全部精力集中在要做的事情上吗?”
洛克菲勒每天都按照固定的时间表有条不紊地办事。他从不 在琐碎小事上浪费时间。就连每天的休息——10点左右停下来 吃点饼干喝点牛奶,午饭后睡一会儿——也是为了恢复精力,使 自己的体力和脑力调整到最佳状态。他说:“总把每根神经都绷 得紧紧的不是件好事。”
在创业初期,洛克菲勒见了面能叫得出每位员工的名字,并 且不时会在办公楼里巡查。他走路时脚步很有节奏,像是节拍器 一样稳定,总是在相同的时间走过相同的距离。他走起路来几乎 没有声音,说话时声音也很轻,像是个殡仪馆老板。他悄然无声 地在办公区走来走去,有时会突然停在某个员工的办公桌旁,彬 彬有礼地柔声说要检查一下他的工作,吓对方一跳。员工们很少 看见洛克菲勒,常常只能猜测他的行踪。“他是大家最不熟悉的 人,” 一位50多年后仍对洛克菲勒的日程安排迷惑不解的老员工 0t乙道:“有人说他每天要在办公室里工作3个小时,可是我们 看不见他来,也看不见他走。他可能有自己的专用通道,不走公 共楼梯和走廊。”
洛克菲勒以前曾做过簿记员,因此十分重视记帐的作用。一 位会计记得有一回洛克菲勒在巡视时突然停在他办公桌旁,很有 礼貌地说:“请让我看一下。”然后飞快地翻阅这人的帐本。“记 得很好,”他边看边说,“确实很好。”突然,他发现了一处小错。 “这里有一个小错误,你把它改过来好吗?”洛克菲勒翻阅写满密 密麻麻数字的帐本的速度之快,令那个会计目瞪口呆。“我敢发 誓,”会计说,“整个帐本上就出了这么一个错。”
洛克菲勒超乎寻常的沉着冷静给每个接触过他的人都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洛克菲勒尽管把自己的意志力磨练成了达到其目的 的有效手段,仍然不失是个性情温和的人。正如他自己所说: “不管你现在说出或做了什么让人无法容忍的事情,也休想看出 我有丝毫的冲动。”他总是以自已的脉搏低于常人为荣——每分 钟只有52次。许多雇员都说洛克菲勒从来没有发过脾气、提高 过嗓门、说过污言秽语或是有过什么不文雅的举止。他不同于那 些典型的盛气凌人的商界大亨,员工们对他的评价普遍很高,觉 得他做事公平,待人宽宏大度,没有大老板的架子。有件事很好 地说明了这一点。洛克菲勒热衷于健身,在财务部摆了一架供他 锻炼用的木头和橡胶做的健身器。有天早上他来健身时,一名年 轻的会计没认出他来,向他抱怨说那台健身器是个讨厌的累赘, 要求把它拉走。洛克菲勒说了声“好吧”,就叫人把它拉走了。 过了几天,那个年轻人知道了他斥责的人是老板,心里害怕极 了,但他并没有因为这件事受到任何训斥。即使是在处罚犯了大 错的员工时,洛克菲勒也会觉得不忍心。对于贪污的下属,洛克 菲勒不会把他送上法庭,只是把他解雇了事。
在洛克菲勒的一生中,不断有人严厉地指责他是个冷漠、恶 毒的人。事实是,像许多不爱交往的人一样,他给不同的人留下 的印象各不相同的。早年向洛克菲勒出售油桶的一位制桶商告诉 艾达?塔贝尔说:“洛克菲勒很少说话,伙伴们都不喜欢他,大家 都怕他,他很孤独。”但洛克菲勒从来没有把对待竞争对手的那 种残酷无情用在自己的雇员身上。为他工作的员工通常觉得他举 止得体,像家长一样关怀手下的人。一位炼油厂的工人回忆道: “他无论见了什么人总是点点头,打个招呼。那些年工厂刚起步 时,我们经常面对许多困难,伹即使在那种时候,我也从来没见 过洛克菲勒先生待人不友好、不和善或者发急的时候。他不论遇
到什么事都不会失态。”洛克菲勒的妹妹玛丽?安认为,那些关于 洛克菲勒脾气暴躁的说法纯系谣言。她说:“约翰跟任何人都能 融洽相处。”确实,如果洛克菲勒不具备某种人格魅力,至少在 接人待物方面是如此的话,他也不可能在商界取得如此辉煌的成 就0
‘洛克菲勒极其重视员工。在标准石油公司发展初期,普通员 工的招聘他都要亲自参加。(在征服了其他炼油中心后,公司员 工人数膨胀到了 3000人,洛克菲勒已不可能直接参与员工招聘 了。)洛克菲勒对他的帝国的发展充满信心,只要发现优秀人才, 就将其招至麾下,不论当时是否需要。
洛克菲勒比技术专家要高明许多。他有一种吸引员工团结在 自己左右的魔力,是个善于鼓励人的领袖,尤其欣赏社交能力出 众的管理人员。“与人交往的能力,就像咖啡和糖一样,是可以 买到的商品,”他曾说,“而且我为这种能力付的钱比买世上任何 其他东西付的钱都要多^
洛克菲勒鼓励员工直接向他提意见或建议,并且一向关心员 工的生活。他经常写信询问生病或退休员工的情况。洛克菲勒在 付给员工工资和退休金方面十分慷慨,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 40多年后,一位老员工在回忆公司当年的情况时多少有些夸张 地写道:“公司里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罢工,也没人对公司表示 不满;现在已经没有哪家公司能像标准石油公司那样关心自己的 老员工了。”应该指出,炼油业是个资本密集型产业,炼油工人 的不满情绪不像煤矿工人或钢铁工人那么强烈。即使是在不景气 的年份里,标准石油公司也能赚取大量利润,这使得它有能力慷 慨地体恤属下。一位为洛克菲勒作传的作家甚至认为“他是当时 最好的雇主,因为他建立了住院补贴和退休金制度。”
服从管理的工人会觉得洛克菲勒是个好老板,但是如果有人
做出什么愚蠢的举动,例如试图建立工会,就会立即失去洛克菲 勒的同情。洛克菲勒从来不承认工会组织的合法性,也不容许有 人在他的工厂里组织工会。他还保留了评价员工私人生活的权 利。洛克菲勒用自己谨慎保守的标准来要求员工,惩罚与人通奸 的管理人员,对离婚的人表示不满。安息日的仪式是必须要遵守 的,他的同事如果在本应去教堂的日子给洛克菲勒写信,往往不 敢在信上用真实的日期。
约翰?阿奇博尔德的例子最能说明洛克菲勒是如何过问下属 的品行改造的。洛克菲勒非常喜欢这个成天乐呵呵的、爱开玩 笑、笑声爽朗的年轻部下。洛克菲勒最初劝他戒酒时,他假装履 行诺言,却在马甲口袋里放些丁香花来掩盖身上的酒味,以免洛 克菲勒发现真相。1881年,他的酗酒行为已经有目共睹,严重 地破坏了他的身心健康,再也无法掩饰了。于是他写了一封悔改 信给洛克菲勒,再次做出保证:“敬爱的洛克菲勒先生——我以 前说的话都像是谎言。我现在要以从未有过的严肃和郑重的态度 向您做出保证:只要我们之间的关系还能维持下去,我就每个星 期天向您写保证信,直到您说我不用再写了为止。”从那以后, 一连8个月,阿奇博尔德每个星期天都要给洛克菲勒写一封信, 证实自己在那个星期没有酗酒;例如他写过:“谨以此信证实本 人已5个星期没有喝酒J阿奇博尔德真诚地做出了努力,但在 4年后,他至少有一次恶习复发,并为自己辜负了严师而羞愧难 当。“我以前从来没见他这样沮丧过,他陷人无法自拔的痛苦之 中,” 一位标准石油公司经理告诉洛克菲勒。“我想没人能完全了 解他为了戒掉这个坏毛病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也没人能体会到他 因旧病复发而痛心疾首的心情。”其他几个经理不想再让洛克菲 勒失望,便试图骗他说阿奇博尔德误服了含酒精的药物。
洛克菲勒手下的雇员们十分尊重他,竞相取悦于他。正如一
位员工所说:“我从没听说过有谁能像他那样把众多优秀人材团 结在一起,激励每个人都为公司竭尽全力……。他很了不起,胸 襟宽广,而且很有耐心;我认为像他这样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五、 六百年才会出现一个。”洛克菲勒很少公开表扬员工,他的方法 是通过微妙的暗示督促员工前进。首先,洛克菲勒会全面严格地 考验员工,而一旦员工得到了他的信任,就会被赋予极大的自主 权,除非出了严重的疏漏,洛克菲勒一般不会干涉他们的工作。 “一般情况下,提拔员工最好的方法是——当你相信他们具备必 要的素质并且觉得他们有能力胜任时——把他们带到深水区,推 进水里,任他们自己努力,或是沉入水底,或是游上岸,”洛克 菲勒想起了老比尔在奥瓦斯科湖上用在儿子们身上的方法,并且 说:“他们不会失败的。”为了协调如此庞大的机构的工作,洛克 菲勒必须下放权力,标准石油公司的部分行为准则是,培养下属 自己为公司做事。一次,洛克菲勒向一名新员工介绍说:“有人 告诉过你在这里工作的规矩没有?还没有?是这样:能让别人去 做的工作,就不要亲自去做……。你要尽快找到一个可以信任的 人,培养他做你的工作,然后自己坐下来,动脑筋想想怎么才能 让公司多赚些钱。”洛克菲勒身体力行地贯彻这一原则,使自己 从繁琐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里脱出身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 于宏观决策上。
最重要的是,洛克菲勒用自己狂热的完美主义观点激励着员 工。洛克菲勒做事从不马虎,他写的几十万封商业信函都经过不 厌其烦的修改,篇篇都是言简意赅、措辞讲究的典范。洛克菲勒 每次给秘书口授完信函,都要修改五六遍,直到把每个多余的字 都删掉,认为收信人能得到他想传递的信息后,才工工整整地签 上自己的名字。一位高级助手回忆道:“我见过他一连在几百份 文件上签字。他签每个名时都认认真真,好像那个签名将是他被
后人怀念的信物似的。在他心目中,每一个签名都是一件艺术 品。”这种源于洛克菲勒追求卓越的激情感染了整个公司。标准 石油公司在世界各地的业务都明显地体现出约翰?洛克菲勒的 个性。
洛克菲勒并没有给标准石油公司引进许多技术革新,他专门 负责制定公司的政策和理论基础。他是位无与伦比的管理者,每 天准确无误地处理潮水般涌来的建议。洛克菲勒具有超乎常人的 反应能力,在各种选择面前具有一流的判断能力。也许正因为如 此,洛克菲勒更像现代企业的首席执行官,而不同于与他同时代 的那些趾高气昂的工业巨头。
由于在19世纪末信息交流和数据保存的方法十分原始,洛 克菲勒要是不能高超地处理大量的数据,是不可能管理好他那个 权力分散的石油王国的。分类帐本使他可以像操纵木偶似地通过 看不见的力量控制整个公司。洛克菲勒对数字了如指掌,这使他 可以把复杂多样的系统简化成一个通用的标准,不管计箅结果多 么残酷,洛克菲勒都能毫不迟疑地接受。洛克菲勒曾坦言:“数 字是我制定政策的惟一依据,别无其他。”马克?汉纳把洛克菲勒 贬低成“一个超级经济工作人员,簿记的化身。”这种论调不仅 忽视了洛克菲勒远见卓识的领导才能,而且低估了分类记帐在现 代企业中的重要作用。数字是洛克菲勒用以衡量千里之外的下属 机构经营情况的客观标准,使他能够看穿它们的不实之辞。洛克 菲勒以这种方式从公司最高机构到最底层全面推广理性管理:标 准石油公司的每一项成本计算都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
洛克菲勒本人具有出众的数学才能,也十分看重具备这一素 质的下属。在决定是否雇用乔治?罗杰斯做秘书时,洛克菲勒掏 出表来看看罗杰斯要用多长时间为一张数据表计算出总数。罗杰 斯算完后,洛克菲勒说:“不错,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计
算,”然后立即决定雇用这个年轻人。罗杰斯为洛克菲勒工作了 许多年,很得洛克菲勒赏识。罗杰斯记得一些他的老板注意细 节,在金钱方面一丝不苟的趣事。一天,洛克菲勒离开办公室 时,翻遍自己的口袋,发现没有带零钱,就向罗杰斯借一个5分 硬币。罗杰斯主动表示这钱算送他了,洛克菲勒却谢绝道:“不, 罗杰斯,别忘了问我要。这可是1元一年的利息呐。”
洛克菲勒认为自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快速计算能 力。在与戴维?霍斯泰特(David Hostetter)博士谈判向对方买下 他心仪已久的价值百万的哥伦比亚管道公司(Columbia Conduit Company)时,洛克菲勒故意让谈判对手滔滔不绝地讲了半个小 时,自己却一直在心里计算利息支付条件。“结束谈判时,”洛克 菲勒回忆道,“他接受了我提出的条件——谈判过程中我在脑子 里一刻不停地计算,为我节省了 3万元的利息支出。”这件事微 妙地印证了在洛克菲勒的全部文件中始终若隐若现的反犹太情 绪。在谈起自己借以战胜霍斯泰特博士的数学能力时,他洋洋自 得地说:“我不会忘了它是怎么帮我打败那个犹太佬的。”
随着时间的淮移,洛克菲勒几乎不再接触炼油、运输和营销 等实际业务——这些活动大都在标准石油王国的尘土飞扬的外围 领地中进行——而是呆在总裁的办公套间里,专心处理财务、人 事、行政和有关公司大政方针的事务。洛克菲勒轻视技术知识在 企业中的重要性。“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需要掌握科学知识,从 来没有。想在工商界取得成功的年轻人不需要学习物理或是化 学。他总能雇得到科学家。”
然而,在标准石油公司创业初期,洛克菲勒每隔一段时间就 要巡视一次工厂设施,并且不耻下问,目光犀利,一边收集资 料,一边不停地盘问工厂的负责人。洛克菲勒的口袋里老是装着 一个红色的笔记本,有了什么改进工作的建议就记在上面,并且
向来关注这些建议的落实情况。他很清楚下属们十分害怕那个红 本子。洛克菲勒饶有兴致地承认道:“有好几次和一些部门经理 共进工作午餐时,我刚一掏出红笔记本,就看到其中几位的脑门 上开始冒汗了。”
洛克菲勒有另辟蹊径地看问题的才智,在分析一项业务经营 时,他能把它分解成几个组成部分,设法对其加以改进。在很多 方面,他走在了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1856-1915,美国工程师,创立科学管理制度即泰勒制,被 誉为“科学管理之父”——译注)效率管理研究的前面。洛克菲 勒认为每家工厂都可以永无止境地加以改进,他在公司内部造成 了一种不断追求完善的气氛。公司运作的规模越大,越是要求关 注细节问题,这尽管看上去有些不合常理,但是如果在一个地方 节约1分钱,就可能在全公司省出上千倍于这个数目的钱。19 世纪80年代初,洛克菲勒视察了一家位于纽约市的标准石油公 司下属工厂。这家工厂灌装5加仓一桶的煤油,密封后销往国 外。洛克菲勒观察了一台机器给油桶焊盖的过程后,问一位住厂 专家:“封一个油桶用几滴焊锡?” “40滴,”那专家答道。“试过 用38滴没有?”洛克菲勒问。“没有?那就试试用38滴焊几桶, 然后告诉我结果,好吗?”用38滴锡焊的油桶中,有一小部分漏 油一f旦是用39滴焊锡的则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从那以后,39 滴焊锡便成为标准石油公司下属所有炼油厂实行的新标准。“那 滴节省下来的焊锡,”洛克菲勒退休后仍然满意地微笑道,“在第 一年为公司节约了 2500元。而且公司从那以后出口量一路上扬, 翻一番,翻两番——远远超过了当时的水平;这项节约措施也一 直得到贯彻,每桶节约一滴,从那时到现在,已经累计节约了好 几十万元。”
这样的事例还有许多,例如,在保持油桶强度的前提下一点
-点地减少桶板的长度、降低桶箍的宽度。然而,洛克菲勒并不 是个只图省钱的傻瓜。比如,他坚持要求公司建立稳固结实的工 厂设备来降低维修费用,尽管这样做会造成较高的初始成本。他 还尽量充分运用从原油中提炼出来的各种成分。公司在成立最初 2年里主要经营煤油和石脑油。后来,在1874年,公司扩大了 业务范围,开始生产其他石油副产品,经营做口香糖用的石蜡和 筑路用的石油沥青。不久,公司又开始生产铁路和机器车间用的 润滑油,以及蜡烛、染料、油漆和工业用酸。1880年,标准石 油公司兼并了新泽西州的切斯布劳制造公司(Chesebmugh Manufacturing Company),以增强其凡士林的销量。
从进入炼油业那一天起,洛克菲勒在技术方面就一直听红脸 膛的山姆?安德鲁斯的。用硫酸净化原油的技术最初就是安德鲁 斯传授给洛克菲勒的。然而,1874年安姆布罗斯?麦格雷戈被任 命为标准石油公司在克利夫兰各炼油厂的总负责人后,成了安德 鲁斯强有力的对手。洛克菲勒开始渐渐认为安德鲁斯是个平庸之 辈,跟不上这一领域的新发展,安已经感受到来自更有能力的麦 格雷戈的威胁。
洛克菲勒雄心勃勃地不断借贷和投资,令目光短浅的安德鲁 斯觉得苦恼。1878年8月,标准石油公司宣布给股东发放50% 红利,这一决定加剧了他们两人之间的分歧。安德鲁斯后来抱怨 说:“公司挣的钱足够发放比那高2倍的红利,而且还有盈余。” 尽管洛克菲勒尽量避免与同事发生冲突,但最不能容忍那些喜欢 多得红利,不愿把收益再投资于生产经营的董事。一天,安德鲁 斯怒气冲冲地对洛克菲勒说:“我真不想在这个公司干了。”洛克 菲勒便向他摊牌,问道:“山姆,你好像对公司目前的经营方式 没有信心。你要多少钱转让你手里的股票?”安德鲁斯张口就说: “100万。” “让我保留24小时的购买权,”洛克菲勒说,“我们明
天再讨论这件事。”第二天上午安德鲁斯来到公司时,洛克菲勒 已经给他准备好了一张100万元的支票。实际上,洛克菲勒非常 害怕安德鲁斯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持有的大量公司股票,这会压 低公司股票的价格,影响公司的信用,因为此时标准石油公司正 在大举借款,其债务相对股份资本的比例巳经偏高了。
一幵始,安德鲁斯对这笔交易欣喜若狂,认为自己得到的钱 高于股票的实际价值。然而洛克菲勒随即就把这批股票卖给了威 廉?范德比尔特,一转手就赚了 30万元。安德鲁斯后来大骂洛克 菲勒手段卑劣,洛克菲勒便派人告诉他,可以按原价买回他的股 票。懊恼的安德鲁斯一口回绝了这个公平的提议,决定留下卖股 票的钱。有人估算,假如安德鲁斯当时留着这些股票,到20世 纪30年代初,那些股票大约价值9亿美元。安德鲁斯因自尊心 受到伤害,一赌气做出了这个鲁莽的决定,没能成为美国最富有 的人之一。
安德鲁斯的行为让洛克菲勒十分生气,对这位与他并肩打江 山的老伙伴最后剩下的感激之情也一扫而光,并且嘲笑他缺乏商 业头脑。洛克菲勒与人结下怨仇后,往往会把那人说成是个恶 棍。他后来提及安德鲁斯时说:“他不学无术却又自以为是,做 事毫无章法……支配他一举一动的是那种无知的英国人典型的自 私自利和同样邪恶的偏见。”洛克菲勒就这样多次专门攻击过英 国人。至于安德鲁斯,他不仅失去了一个发大财的机会,而且后 来用卖股票的钱在欧几里德林荫大道买了一栋奢华而又丑陋的住 宅,梦想有一天能在那里款待维多利亚女王。这幢被人们称为 “克利夫兰最矫揉造作的住宅”的五层怪物有100个房间,用了 同样多仆人,并且赢得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绰号:“安德鲁斯的蠢 物”。从那以后,安德鲁斯对每一个有耐心听他说话的人喋喋不 休地辱骂洛克菲勒。莫里斯?克拉克的话可能说出了山姆?安德鲁
斯的真实想法:“卖出股票前,他怨恨约翰;卖了股票后,他是 在怨恨自己。”标准石油公司对怀疑它锦绣前程的人从来都毫不 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