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各方的盛赞

孩子,就像一本书。当我们读懂了他们,带来的便会是一种喜悦、平静与能量的传递;而当我们固守一种模式,缺乏观察与理解,没能读懂他们,却尝试去改变,带来的往往是焦虑、紧张与冲突……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正是这样一本书,它帮助我们去读懂孩子,打开并触动他们内心最宝贵的东西——聪明才智、创造性、责任感、幽默感,以及为他人着想的能力。而同时,在家庭中,你也会意外地发现一种和谐与流动的美妙——教育负担转化为一种乐趣,成人变得富有弹性,家庭注入新的活力,孩子的内心由此变得活泼起来了……

——恽梅(《父母必读》副主编,7岁男孩的妈妈)

我们可以从各家的教养经验里面获得感悟,但我们更需要借助丰富的个案分析和经过反复验证的沟通技巧,来真真正正掌握孩子自身的一些规律,学习那些可以融为己用的思路和方法。可以说,《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无异于一本亲子沟通圣经,她真正把我们拉到了与孩子平视的角度,帮助我们听到孩子的心里话,为我们提供一套可以反复揣摩、对照演练的沟通课程。她,就像可以请到家里的工作坊,帮助我们在一个个案例中,一轮轮操练里,触摸孩子的内心世界,掌握与孩子对话、听孩子表达的最佳途径。

——朱正欧(《父母世界》执行主编, 8岁女孩和6岁男孩的妈妈)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是一本帮助父母成长的实用手册。在和孩子的沟通过程中要学会动脑筋,尽管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动脑筋,但在育儿的过程中,我们却往往只用心,不用脑,以为心是好的,就是对的。如果我们把用在工作中的“脑力”,分出一部分用在家庭养育中,效果会很好,不信你就试一试!本书以丰富的案例启示家长,以实用的技巧教会父母与子女沟通的秘诀。尝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聆听孩子的声音,那会为育儿生活增添更多美好的瞬间。

——张艳(《妈咪宝贝》传媒全媒体总编辑,8岁男孩的妈妈)

亲子之间的沟通,一直被视为难题:父母会觉得我给你的都是金玉良言,为什么你都不肯听;而孩子会觉得总是你们说啊说,却从来不肯好好听我说。孩子青春期前后出现的种种问题,也往往是由于亲子之间的沟通障碍所致。

发自于“爱”,却止于“言”,最后以“代沟”为结果,我们和父母之间可能如此,但我们肯定不希望我们与孩子之间以后亦是如此。《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用漫画摹写出亲子之间的种种日常情境,以最直观明确和可直接操作的方式,帮助我们一步步掌握与孩子沟通的种种诀窍和技巧,可以说是解决亲子沟通难题的必备工具。

——俞燕(《为了孩子》3~7岁版刊执行主编,6岁女孩的妈妈)

“说”和“听”看似是一件“本能”的事情,可是在育儿的过程中我们却经常在“说”和“听”上犯错误。从怀孕的时候就开始阅读这本书,很高兴它出了全新修订版。推荐父母们一定阅读一下这本书,与孩子之间的“说”和“听”的确需要技巧和训练。

——朱小媚(《母子健康》执行主编,2岁9个月女孩的妈妈)

还记得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时的温暖感觉,几年中,这种感觉随着多次翻阅而越发强烈,我想这来自整本书传递的“理解与尊重”:它深刻理解父母们在养儿育女中遭遇的种种困扰,它把理论转化为清晰具体的操作方法,并用生动形象的漫画形式予以呈现;它所有的理论和方法都基于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于是,实践中你会看到孩子因被理解而释然,因被尊重而顺服。很自然地,这本书成了我的育儿“红宝书”,也是我最喜欢送给做了父母的朋友的礼物。

——殷姿(《恩比育儿》执行主编,6岁男孩的妈妈)

当越来越多的人说: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教育书籍批评、教育父母的时候,作为父母的我们,常常感觉沮丧和愤怒。这种感受,和一个用尽气力的孩子却不断听到父母指责时的心情是一样的。

我们该怎么办?谁来给我们理解、帮助与支持?《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做到了,这也正是此书风靡全球的重要原因。阅读此书,仿佛在和两个亲切的长者交谈。她们那么了解父母和孩子(从书中大量鲜活的案例可以看出来),却没有装出一副很懂的样子。她们在乎父母和孩子的感受,能够不带批评地倾听。亲子沟通里的所有重要问题,这本书都有涉及。

做知心姐姐工作十多年了,听过太多父母无助和绝望的诉说,也看过太多孩子委屈和恐惧的泪水。这也是我致力推动中国父母学习计划的起因:为了眼泪少一点,遗憾少一点,快乐和幸福多一点。在《知心姐姐》“好爸好妈课”上,《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绝对是一本提到频率最高的书,大家坚信它能给家庭带来快乐和幸福。

——祝薇(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知心姐姐教育服务中心副总监,《知心姐姐》主编,5岁女孩的妈妈)

“原来是这样啊!”我在全国给很多家长讲《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中的例子时,他们都惊讶地这样说。本书告诉家长很多孩子的真实想法,也给出正确、实用、可操作的亲子沟通的方法,我相信读过它的家长会更好地与孩子进行交流。

——陈光(《中华家教》主编,2岁男孩的爸爸)

就像蹲下身来,和孩子目光平视地与他交流一样,去感受孩子的感受,并尊重人的感受,帮他用语言清晰地表达出这些感受,孩子和你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大不同。我在生活里的实践,印证了这本书里的建议,这是一本值得重视并反复学习的书。

我还想说,掌握了与孩子沟通的真谛,也就掌握了一切沟通之道。

——王珲(《心理月刊》原主编,3岁半孩子的妈妈)

父母都爱孩子,却常常并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以致难以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亲子关系因此出现问题的情况比比皆是。而本书给出了很好的理念和方法,让你知道如何与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陪伴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下沙(《心理育儿》执行主编,3岁男孩的妈妈)

1.你:穿衣服,冷!孩子:热!你:风这么大,感冒!孩子:我热!你:必须穿!孩子:我告诉你我都出汗了!2.孩子沮丧:我的小蝌蚪死了!你:别难过!孩子开始掉眼泪。你:别哭了,我再买一缸给你!孩子大哭:我不要!我就要那一只!这样的对话常出现在我家,会在你家吗?我今天得到本新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相见恨晚。

——张泉灵(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2007年当我第一次拿到《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时,如获至宝立刻实践,我的亲子关系、家庭关系甚至职场关系都因此更加紧密、整合,受益良多。这些年应邀在各地做家长讲座、沙龙,我更偏爱分享“如何正确爱孩子,爱不需要理由需要方法”的主题,我将这本书作为指导性工具书,用书中的案例与家长们进行情景演练,与家长们一同在练习中顿悟与成长,逐渐学会掌握爱的方法。未来,我希望更多的家长们能看到这本书,并真的去实践它,它将带给你更加亲密的关系,更加美好的生活!

——王健枥(玉米妈妈,红黄蓝教育机构副总裁,8岁男孩的妈妈)

这是一本醍醐灌顶的家教书!

作为一位母亲,2012年遇到此书如获至宝!它回答了我和所有家长在早教中的共同难题,并且提供了实际操作的方法。通过书中趣味十足的漫画、实例和练习,你会享受每一次“挑战”沟通难题后的成果。如果你曾因不耐烦而批评你的孩子、因工作忙而敷衍你的孩子、因缺乏沟通让孩子逐渐远离自己……你将会在本书中看到每一个熟悉的场景、情节,找到令亲子关系融洽的答案。

我们如同孩子,其实都不喜欢教条式的云遮雾绕。本书作者并无高高在上的指点,都是贴合现实的切身分享和方法启蒙。希望这本快乐的家教经典惠泽更多的家庭!

——董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睡前故事”主持人)

至今仍记得第一次阅读这本书时所带来的惊喜和震撼。作为美国家庭教育十大畅销书之一,该书所推行的理念和方法不仅能极大地改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而且能有效地指导父母将孩子培养成心理健康、富有责任感的人。盼望这本书能帮助更多的中国父母找到家庭教育的真谛。

——郜云雁(中国教育新闻网总编辑,9岁男孩的妈妈)

同样一件事情,有的人说出来让人心里舒服,有的人说出来令人讨厌。同样一件事情,爸爸妈妈这样说让孩子舒服,那样说令孩子讨厌。这与爱或不爱无关,与脾气好坏无关,却能清晰地反映父母是否掌握了和孩子沟通的技巧。我在节目里和爸爸妈妈分享过这本书里的许多方法,反馈很好。做坚定而平和的父母需要很长时间的修炼,不过,学点立刻能用的方法也算是一种聪明的选择啊。

——小群姐姐(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毛毛狗的故事口袋”节目主持人)

老子《道德经》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强调婴儿正因为含德深厚,而且合乎于道,所以毒蛇伤不了,猛虎吃不了;婴儿就是德的象征与标志,纯净、安详、柔弱却蕴藏着无限潜能。

婴儿的赤子之心是老子心中的理想人格。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本简洁的儿童教育之书,却让我们在与孩子的共同成长中,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并寻找到自我生命的体验。

——刘正奇(河北电视台卫视频道制片人,2岁半女孩的爸爸)

曾经我们都是孩子,但当我们作为父母面对自己孩子的时候,却很少有人没有感到过困惑和无奈。也许,在我们和孩子之间只有那么一层薄薄的纸,而这本书,恰好就是可以戳破那层纸的那一点点力量。它带领我们寻找失去的记忆,重新唤醒我们曾经的切实感受,而这些正是我们和孩子顺畅沟通的渠道。试着这样去说,试着那样去听,生活也许是另一种风景。

——陈戎(《北京日报》资深副刊编辑,13岁男孩的妈妈)

以妈妈的身份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必然遭遇无数次的无助、压抑着的愤怒和随之而来的愧疚……幸好我不是唯一的一个。《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的作者应该亦有同样待遇,否则她们如何写出这样的好书?希望我们的内心都有这样的声音:什么都可以学,只要信任自己,不断练习,这样去做注定会产生力量和有效的现实改善。我已品尝部分甘甜,正坐在树下等你。

——王崇(编辑、记者,《新闻晨报》“儿童中心”主持人,5岁男孩的妈妈)

五年前,当我知道这本在美国荣获“家庭教育年度最佳图书”的著作在中国上市时,就急不可待地买了一本。印象最深的是书中讲的如何面对孩子的感受。以前当孩子哭闹时,无论你怎么哄,孩子依然哭闹不停,当我按照书中的做法,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并说出孩子的感受时,孩子通常都会破涕为笑,百试不爽。两位作者深谙儿童心理,又都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她们的理论和实践足以让每个家长奉为儿童教育中的圣经。

——李芬芬(《心理月刊》资深亲子编辑,9岁女孩的妈妈)

一直以来,我们中国人经常用“乖”“听话”来表扬孩子。这样的评价让孩子总生活在遵循他人的原则中,而失去了自己。事实上,孩子应该有自己的观点,但同时也需要接受他人的建议并做出正确的选择。现在父母开始有了尊重孩子的意识,但又担心孩子坚持错误的看法。《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教会父母们在尊重孩子独立思考同时,如何有效地与孩子分享自己的看法,如何帮助孩子释放自己的情绪,最终帮助孩子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

——兰海(青少年教育专家,上濒教育创始人)

所谓的“听”与“说”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交流方式,但在当下许多中国家庭中,由于大环境的改变,传统“我说你听”的家长意识已经很难让孩子信服,父母与孩子之间很难顺畅地交流沟通,这已成为许多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最大障碍。要么家长说了孩子不听,要么家长想听孩子也不说,弄得做父母的一筹莫展。

了解“听”者的心理,掌握“说”话的技巧,相信不仅对教育孩子有益,父母自身也会受益匪浅。《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自出版以来风靡全球30余年,使无数家庭受益。它不仅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征,更是给出了在与孩子沟通交流过程中许多具体实用的技巧,值得广大年轻父母一读。

——章梓茂(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要引导 不要教导》作者)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颇有些不以为然,以为跟市场上很多家教书一样,不过是些泛泛之谈,直到有一天当我再次遭遇与孩子的沟通问题时,我翻开了它,书中的理念和方法使我眼前一亮:学会倾听,与孩子产生共情比指责或说教更有效;说话的方式和内容一样重要;用描述性的赞赏代替评价式的夸奖;把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成一个词;用提供有限选择的方式代替命令;让孩子体验不当行为的自然后果;等等。这些睿智、操作性极强的沟通方法使我深受启发并学用至今。甚至可以说,它不仅有助于我们改善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对社会交往也很有帮助!

——哇春芳(《北京周报》总编助理, 《时间小管家训练宝典》作者,6岁女孩的妈妈)

记得几年前,在一个关于“懂得倾听,懂得爱”的工作坊中,我选用了三本书作为课程的辅助材料,其中一本就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我借用书中一些经典练习,设计成小组活动,并请每一位学员练习体验。体验时大家即刻发现平日自己与孩子沟通中的诸多问题。

父母怎么说,孩子才能听?父母怎么说,孩子才能做?这是困扰着千百万个家庭的问题。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是到底怎么才能完成这个爱?怎样让孩子在听到你“说”的同时,就能够感受到你的爱,然后带着一份信任去做呢?这本书将引领你学到如何在“说”的时候充满爱的智慧和技巧。

——王树(身心灵导师,亲子教育专家,《透析童年》作者)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如同我的某任女友,我们有过非常美好的密切时光,“她”是家教图书中的新女性,体贴、细腻又优雅,我太爱“她”了,甚至想写一本本土版《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而且真的写了好几万字。五年过去了,固然我已和“她”不再同频,但就其材料的丰富翔实、饱含思想理念的沟通技巧以及阅读的愉悦,“她”依然无书能及。所以,我不仅感怀“她”,也会继续推荐“她”。

——孟迁(萨提亚家庭治疗师,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很庆幸在儿子两岁多的时候第一次遇见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三年来不断翻开学习和练习,它教会我们如何与孩子交流并建立平等的信任关系。例如,如何了解孩子的感受,怎样鼓励孩子自立与合作,如何处理孩子的犯错,以及怎么去鼓励和赞赏孩子,等等,而“说”与“听”是沟通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全书娓娓道来,亲切至极,以许多日常生活的场景为例,可以让父母深入领会并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说”与“听”的方法和技巧。

这本书对年轻父母来说简直就是育儿方面的圣经,是一本必备的育儿工具书。它让父母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让育儿不再成为难题!

——王瑞兰(育儿网副总编,5岁男孩的妈妈)

一个孩子在学会了“咿咿呀呀”之后,就尽其所能向父母说个不停;而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却会发现孩子用只言片语来“对付”父母?走进《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你会找到其中的原因。因为我们不曾被教育与人沟通中倾听与表达的技巧,我们不曾在那样的平等关系中成长,我们对待自己的孩子会慢慢变得急躁、缺少尊重、疏于交流……当我们发现问题的严重性时经常为时晚矣。倾听和有效表达是一种习惯,需要时间的积累和训练。尊重孩子、与孩子交朋友更是父母一生的责任,恳请年轻的父母及早“培训”自己与孩子的沟通技巧,给孩子们一个更完美的童年,他们也一定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快乐。

——毕晓阳(北京五家双语幼儿园创办者,美国某上市公司创办人之一,两个女孩的妈妈)

我相信书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段段真切的对话每天都会在全球成千上万的家庭上演。不同的“说”和“听”,将培养出不同个性、不同情商、不同自尊和自信心的孩子;不同的“听”和“说”,也将培育出或亲密或疏远的亲子关系。这是一本神奇的“育儿宝典”!它用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教会父母,如何智慧地解决孩子那些令人抓狂的问题,而这一切方法的背后是作为成人的我们对于孩子的尊重、接纳和理解,对于自己的控制和信心。这本书的神奇之处还在于,这些方法不仅仅适用于孩子,成人的世界不也是如此吗?

——陈湘婷(金宝贝亚奥中心运营总监)

做了父母的人,都会打心眼里爱自己的孩子,但很多人其实爱不得法。身边的不少家长,做了许多自认为是对孩子非常好的事情,却痛苦地发现,孩子们不仅体验不到“爱”的感觉,甚至觉得那是种折磨。

这本书解决的正是“如何爱”的问题,书中的方法都非常具有实操性,可以拿来就用。用了之后你会发现亲子关系融洽了,孩子也变得听话了。希望家长朋友们都可以读到这本书,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少一些迷茫,多一些快乐。

——刘称莲(《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作者)

这是一本非常实用又好读的亲子沟通指导书。在每次“亲子沟通”主题的“懒妈读书会”上,我都会向父母们推荐这本书。本书的两位作者既是孩子的母亲,又是在培训家长方面非常资深的专业人士,她们把丰富的经验融入书中,所提供的技巧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

书中运用大量的实例和插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指导父母们学习倾听与沟通,每章还有相应的练习,可帮助内化学习内容,从而养成好的沟通习惯。这既是一本讲方法的书,又是一本帮助父母补充心理能量的书,自始至终都充满着对人性深深的尊重。

——友童(慢养育网创办人,《懒妈妈快乐育儿》作者,8岁女孩的妈妈)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的两位作者,在书中以图文并茂加数百个实例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孩子丰富且复杂的心理画面。作为家长,我们太多时候把他们当作孩子而不是平等的谈话对象,小孩子需要的是认可而不是指导。在这些例子中,我们看到了很多自己孩子的影子,也看到使用错误方式去沟通的自己。现在我正运用书中令人愉悦的沟通方式与我的孩子成为朋友。

——郑文晋(新浪网亲子中心高级编辑@花纹子,11岁男孩的妈妈)

原本以为这本书会像之前很多的家教书一样,充满了“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大道理,真正拿到手里仔细阅读了才发现,它完全称得起“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圣经”。它不是一本充满大道理的家教书,但它会告诉你实实在在的亲子沟通技巧。一度,我也很为女儿的“不听话”抓狂,但是现在我会用书中的观点来反思自己与女儿沟通的方式,尝试运用书中的方法来和女儿解决问题。这些方法真的很管用。

——王秀梅(早教产品研发编辑,5岁女孩的妈妈)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还没有孩子,当时就被书中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所吸引,觉得意趣盎然。如今宝贝刚上幼儿园,正在经历人生第一个小叛逆期,我把书中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常常起到奇好的效果。突然觉得书中不仅提供了具体的“战术”,同时那种语言的沟通方式其实是站在了“战略”的高度。奖励与惩罚、赞赏与批评、合作与对抗、自立与依赖等方面的指导,都让我在沟通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总是希望把孩子训练成“听话”的“乖孩子”,可是家长说的“话”,孩子又有多少能“听”进去?这本书提醒家长们,和孩子生活不仅要付出精力和体力,更需要尊重、爱心、智慧和恒久耐力!

——尤颖钦(象棋世界冠军、特级大师,2岁半女孩的妈妈)

女儿满月时,朋友就送了我《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如今,女儿已经4岁多了,这本书伴随着女儿、爱人和我共同成长。每当我和爱人遇到教育孩子的问题时,我们就会翻翻这本书,它总能给我们一些不错的建议。本书已成了我们培育女儿过程中的必备手册。

书中文字通俗、精练,图绘案例真实有趣,总结的方法简单有效,便于阅读,便于实践。这本书也是我在培训课堂上推荐比较多的书之一,其实你若把书中的“孩子”改为“下属”,那些沟通方法同样非常有效。

——刘百功(知名培训师,4岁女孩的爸爸)

xjpvictor的电子书库

作者简介

阿黛尔·法伯(Adele Faber)和伊莱恩·玛兹丽施(Elaine Mazlish)是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她们的著作不仅深受家长的欢迎,而且也得到专业权威人士的认可。

两位作者的第一本书《解放父母 解放孩子》(Liberated Parents Liberated Children)曾荣获“克里斯多佛”奖,第二本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How to Talk So Kids Will Listen & Listen So Kids Will Talk)全美销售量超过300万本,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关于这本书的讲座教材和录像带被全球20多万个亲子团体所使用。

随后她们又出版了一系列亲子教育图书,其中《如何说孩子才肯学》(How To Talk So Kids Can Learn—At Home and In School)被美国《儿童》杂志评为“家庭教育年度最佳图书”;《如何说孩子才能和平相处》(Siblings Without Rivalry)荣登《纽约时报书评》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

自从《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出版以来,两位作者在美国和加拿大各地为父母、老师和职业心理医师进行幽默、鼓舞人心的演讲和培训。她们持续开展的工作被做成系列片在美国公共电视台(PBS)播放。她们还经常出现在《早安美国》(Good Morning America)和《欧普拉》(Oprah)等热门电视节目里。

两位作者都曾师从于已故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Haim Ginott)博士,她们是纽约市社会研究新校(New School of Social Research)和长岛大学家庭生活协会(Family Life Institute of Long Island University)的创建者。

阿黛尔·法伯,本科毕业于美国皇后学院戏剧专业,获学士学位,又在纽约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她曾在纽约市的高中任教8年。

伊莱恩·玛兹丽施,本科毕业于纽约大学,获舞台美术的学士学位,毕业后创建并指导了格罗斯维诺尔和雷诺克斯·希尔社区活动中心的儿童节目。她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画家和作曲家。

两位作者都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她们已被收录于美国名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