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篇

一、没空读书?再忙也可以一年读上百本书

从前慢,我读大学时,没电视没网络,大家业余时间都只好看书,先是金庸、古龙、琼瑶、席慕蓉,然后三毛、沈从文、张爱玲、王小波、村上春树,一个个、一本本,都到碗里来。

如今快,人们忙上班,忙加班,忙带娃,忙聚会,忙旅行,忙到一年看不了十本书。好不容易翻本书,又常常觉得现在的书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对生活、工作没啥帮助,看书的时间和买书的金钱都打了水漂,不如工作或聚会来得实在。

但读过书的人,特别是读过好书的人,内心深处总觉得看书是件快乐而且重要的事。总之,读书成了一件纠结的事,我看很多人弥补这纠结的方式就是赶着网店大促销买一堆书,然后就那么堆在家里。

我想告诉大家,其实你该工作就工作,该玩耍就玩耍,每年照样可以读上百本书。

事实胜于雄辩。先给大家介绍一个厉害的前苏联大叔柳比歇夫。

柳比歇夫是生物学家,一生出版了70多部学术著作,探讨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此外,他还写过回忆录,追忆许多科学家,以及谈自己一生的各个阶段。

在所谓的业余时间,作为“休息”,他研究跳蚤的分类。仅仅是到1955年他就收集到35箱跳蚤标本,共13000只,他对其中5000只公跳蚤做了切片,这个工作量和成果已经足以让普通人惊叹了。

他一年还有大量的通信,比如在1969年,他收到419封信,回复了283封信,发出69件印刷品。他回复的信件中大部分都是认真的长信,而且内容题材无比广泛、文笔引经据典——这是因为他大量地读书。

他能够读但丁的原著,背诵但丁的原文。他能够凭记忆援引李维、塞涅卡、柏拉图的话。他也熟悉雨果、席勒和歌德,俄罗斯文学更不在话下。他还看很多历史和哲学书,例如康德的三卷《纯粹理性批判》。他对读过的大部分学术著作都做了摘要,有的还做了分析研究。

再举秋叶大叔(其实就是作者我啦)的例子。我是一个工作模式接近柳比歇夫的人。晒晒我2014年11月底一周的行程和一些重要的工作吧。在这一周,我几乎是把上海—武汉的Z25/27火车当的士打。

11月23日:深圳内训,晚上见某上市公司朋友。

11月24日:深圳内训,晚上飞回武汉。

11月25日:武汉六节课,晚上乘卧铺去上海。

11月26日:上海内训,晚上去上海外国语大学做讲座,乘卧铺回武汉。

11月27日:武汉六节课,晚上乘卧铺去上海。

11月28日:上海内训,晚上和朋友聚餐,乘卧铺回武汉。

11月29日:和武汉朋友约会,去学校讲两节课。

11月30日:在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做讲座,晚上带学生团队参观华中科技大学“Dian”团队并列席例会。

除此之外,我还:

写了两篇“秋叶PPT”的微信原创文章;

看了电影《地心引力》;

接待弟弟全家一次;

每天在微信“秋夜青语”答疑至少2个小时,多的话需要4个小时,我回复了25封QQ邮件,12封Gmail邮件,微博回复94条私信;

落实了朋友演出的50张赠票派送工作;

落实了去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邮电学院、上海海洋大学、长沙理工学院、华科文华学院的讲座行程和往返订票;

落实了年底学生创业团队报销所需的票据和团队一周活动安排;

落实了华中科技大学“Dian”团队参观访谈预约;

落实了团省委新媒体调研表统计工作;

落实了微博粉丝通运营的策略和合作人选;

落实了微信“秋夜青语”的小助手,并指导他们开始工作;

落实了网易云课堂的周五内部付费会员在线讲座人选;

为网易云课堂付费课程策划“双十二”推广方案;

写了对网易云课堂付费课程功能的改进意见;

我还通过QQ和微信,和至少30人有一次就各种问题较为完整的对话,至于其他的聊天,就不统计了;

我发布了20多条原创微博,转发了100多条微博,用小号一一点评了40多个学生在微博上提交的PPT作业;

我还无耻地偷空玩了好多次打飞机游戏,但由于疲劳,状态不好,最高分只有400多万。

那么,这一周我读书了吗?当然,我在火车上阅读了三本书——我喜欢读书,现在一年至少会看100本书,很多书读完我觉得有收获,会写各种读书心得,今天你们看到的这本书,就是我这两年读书心得的合集。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看了两个中外大叔的例子,想必大家可以放弃没有时间这个理由,重拾读书的信心了,接下来我们要解决的是如何忙里偷闲读到书的方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