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厌的孩子是怎么训练出来的
之前我制作了一个有关超现实主义的电视节目。我为该节目做研究时,得知画家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以前求学时,头撞上大理石柱,伤得很重。有人问他为什么会撞到柱子时,他说因为没有人注意他。
婴幼儿得不到需要的东西,感觉没获得关注,或不确定他们能否得到回应时,就会进入试图引起注意的阶段。这时你和其他人会觉得他们很烦。
我可以换一种说法:你不可能因为敏锐地回应婴幼儿发出的信号而“宠坏”孩子。你在他人生的一开始投入的时间,会让孩子习惯去满足他对人际关系的需求。他会内化这点,知道他可以依赖这种关系,不必持续地寻寻觅觅。如果孩子得不到足够的关注,以后他只有在直接影响周遭人的行为或情感时,才有真实的感觉。
获得足够关注的孩子会有安全感,不会为了人际关系而患得患失(他不会太在意人际关系,也不会觉得自己必须引人注目——例如跳火圈或撞石柱——才能确保人际关系)。如果你不回应孩子对关注的请求,他会提高请求的声音,或是随着年龄增长,变得越来越调皮。来自父母的负面关注总是比毫无关注好,因为至少孩子知道你心中有他。
孩子变成麻烦之后,就更难和他相处,也更难去关注他了。那实在很可惜,因为这时他更需要关注,以修复早期的关系破裂。
如果你和孩子的关系让你觉得你们好像陷入了某种争斗,所有的关注似乎都是负面的,你觉得孩子就是在忤逆你,那怎么办呢?首先,你需要找个别的地方(离开孩子和住家),安全地释放心中累积的怒气。或是找一个不会随意评判你的人聊聊,或是去一个隔音的房间,捶打垫子,好好怒吼一番。
为了改变亲子关系以及你做的事情,你可以采用心理学家奥利弗·詹姆斯(Oliver James)所说的“温情轰炸”(love bombing)。詹姆斯说,为了重新设置孩子的情感恒温器(我想补充一下,也包括你的情感恒温器),你需要花点时间和孩子在一起。那段时间不是亲子相处的“优质时间”,而是“温情轰炸”时间,有明确的起始时刻与结束时刻,在那段时间里,孩子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发号施令,决定你在哪里,做什么事情。
“温情轰炸”是一对一的时间,所以你可以趁家人都去亲戚家做客时在家里进行;经济条件许可的话,也可以去旅馆进行。在整个过程中——二十四小时或一个周末——由你的孩子决定你们两个一起做什么及吃什么,只要一切安全合法就好。在那段时间内,你也要不断表达你对孩子的衷心感谢与关爱。
你可能会觉得,让孩子发号施令并对他展现大量的关爱,会使他的不良行为变本加厉,但事实不是这样。他人的关爱、称赞、关注,是你建立人际关系及获得力量的源泉。想象你觉得自己不受别人的关注、不被聆听,或遭到他们的虐待时,你获得他们关注的唯一方法就是搞破坏,让他们觉得你很讨厌。要是他们给了你需要的关爱和关心,你就不必刻意捣乱来寻求关注了。“温情轰炸”练习就是给孩子加强版的关注。那也打破了你们相互胁迫的行为模式,让你们重新启动一种良好互动的节奏与模式。
身为心理治疗师,我遇到过一些成年人,他们老是处于想要获得关注的阶段。若是得不到关注,他们会觉得很自卑,或觉得自己没有存在感。如果你对孩子发出的信号毫无反应,你就是在训练他们变成那样的操纵者。另一种结果是,孩子完全放弃人际关系,变得孤僻。给予孩子需要的关注是无可避免的,没有其他捷径可走。
关注孩子不是指你一直称赞他“做得很好”或是说他“最棒了”,那样做未必有效。关注孩子也不是要你评判他。孩子需要的是有来有往的对话。你在婴幼儿身上投入这种关注越多,未来需要弥补的裂痕越少。
你可以想象一下:火车上有一个家长带着一个孩子。孩子在长途旅行中坐着不动时,很容易感到无聊。家长可以跟孩子玩,陪他画画,读书给他听,和他一起玩游戏。或者,家长也可以选择一再告诫孩子要保持安静,坐着不动。和花时间告诫孩子,或忍受孩子的噪声相比,你和孩子一起玩乐或阅读(亦即互动)就愉快多了。此外,如果你在长时间旅行(例如火车之旅)的一开始就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孩子就会沉浸在你们一起进行的活动中。当他不需要你时,你就可以读你的书,或放松地做你自己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