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奶的本能

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往往很匆忙。例如,我们匆匆忙忙地进入分娩,加速分娩过程,迅速给宝宝喂母乳,急着训练孩子睡一整夜、断奶、坐起来、站起来、走路、说话、独立、置产、为退休储蓄等等。但如果我们放慢速度,好好观察孩子能做什么,我们可以学习不疾不徐地生活,孩子可以教我们更好地活在当下。

有一个惊人的例子发生在产后不久的时候。宝宝刚出生时,天生就懂得自己寻找乳房,研究人员把这种现象称为“吃奶的本能”。瑞典卡罗琳学院的怀德斯顿(Widerstrom)与其他的研究人员发现,婴儿出生后,直接把他放在母亲的腹部,婴儿会自己找到母亲的乳房。刚开始约十五分钟,几乎没什么动静,接着婴儿会动用腿部来推动身体前进,中间穿插着几次休息。

约莫三十五分钟的时候,婴儿先把手放到嘴边,手部抓握的反射动作使他能够碰到乳头并刺激乳头。四十五分钟后,开始出现搜寻及吸吮的动作。五十五分钟后,婴儿会自己找到乳头并开始吮吸。随后的研究也一再显示同样的结果。而且,如果母亲的乳房上有羊水,婴儿似乎更容易自己找到乳房。

婴儿天生就有寻找乳头的本能,这点并不令人意外,因为这对其他哺乳动物的新生儿来说也是常态。就像其他的动物一样,婴儿有多种自然的反应以促进生存,其中最明显的一种反应是用哭声告诉你,他需要你的陪伴,或需要换尿布、拥抱或喂食。

另一项研究显示,相较于放在母亲旁边婴儿床内的婴儿,与母亲持续保持肌肤接触的婴儿哭得较少。产后二十五分钟,那些有肌肤接触的婴儿平均只哭六十秒,那些放在婴儿床上的婴儿平均哭了十八分钟。产后五十五到六十分钟,那些有机会吃母乳并持续保持肌肤接触的婴儿根本没哭,对照组则哭了十六分钟以上。产后八十五到九十分钟,有肌肤接触的婴儿平均只哭十秒,放在婴儿床内的婴儿则哭了十二分钟以上。

婴儿跟其他的哺乳动物一样,会自然地做这些事情,但我们似乎太热衷于干扰这个过程。还有一些因素也可能造成干扰,例如止痛药或剖宫产。很多婴儿(包括你我小时候)被剥夺了这种自发性的生命开端。

上述的研究显示,我们可以观察宝宝,并借此了解他们能做什么及需要什么。观察宝宝时,我们可以用一种更自然的互动节奏,从观察中获得更多的线索,而不是单向地对宝宝做事情。让宝宝发挥本能去寻找母亲的乳房吃奶或做出其他自然的行为(例如盯着你看,哭着呼唤你),是在尊重他,信任他,也是从一开始就帮他了解,他是一个有行动力的人,一个与你有关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