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让猴子跳回主人背上

星期日晚上,我睡了个好觉,足足睡饱了十小时。事实上,我睡得太沉了,结果那一夜我的太太两度以为我已经睡死了。她拿起电灯照着我的脸,想看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发现我的脸上洋溢着美丽有如天使般的笑容。

我到底在笑什么?我会告诉你,我到底在笑什么。对于要如何应付乔治、迈克、瓦莱丽和大卫这4个人,我胸有成竹,这也是我会面带笑容的原因。我从来不曾在星期天晚上上床时,脑海里对星期一早上的状况如此笃定。

锦囊妙计

明天,我准备好要运用下属占用的时间,将背上的任务转移到下属背上。在转移过程中,我将会获得同样多的可支配时间,有一部分的时间我会和下属一起看看,让他们学会这套困难却值得学习的管理艺术——照顾与喂食猴子。我现在第一次和他们共事而非帮他们做事。

我也将多出一些可支配的时间,好让我掌控老板与体制所占用的时间、时机与内容。

至于可以掌控的程度则由我自己、满足老板的技巧、对公司要求的服从程度来决定。成功与否也取决于老板、同事与下属对我的工作内容是否了解。否则,日后面对所有这些人时,还是会遭遇重重的困难。

我得到的奖赏将是获得额外的可支配时间,这一点可以使得我完成具有创意、原创性与策略性的规划,这些任务也是公司雇用我的目的。如果你没有可支配时间,就绝对无法展现出创意与创新能力;但你必须在得到可支配时间完成上述任务之前,先掌握好下属的状况——而那也要花时间。

周一早晨,睡了十个小时补充体力的好觉之后,我步履轻盈地下楼吃早餐,拿起我的猴子笼,穿过厨房大门走到停车场。我驱车前往公司,一直吹着口哨。

停好车子后,我走入办公大楼,心中期盼能碰到上个星期那些令我唯恐避之不及的人。当我走到办公室前,猜我看到了什么?熟悉的景象:4只乌鸦一如往常,一字排开坐在办公室外面,等着要问相同的问题:

“我们要怎么解决预算超支的问题?”

“删减成本的计划案要怎么进行?”

“我们的进度落后了,再过几天怎么来得及拟出进度报告?”

“安肯,我们跟大客户之间的问题要怎么处理?”

上个星期我对这些人唯恐避之不及,因为我觉得问题都出在我身上。

现在,当我走到这些人面前,才蓦然明白:对我而言,周六早上所发生的事情,显然是奇迹式的逆转,因为我现在的看法已经截然不同。一个人怎么能在短短两天之内由恨转爱?这一定是神谕使然。我为什么会爱上这些人呢?因为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他们每个人都还有潜在的空间再多养几只猴子。我想象自己背上的猴子全部被抓下来,被分派到5个背部,如此,猴群密度将减少80%(每个人背上的猴子数量又名为“猴群密度”)。

我面无表情、喜怒不形于色地走过他们身边,但我是个烂演员。他们看到了我的眼神,透露出这是个令人愉悦的早晨的讯息。我的行为改变让他们无法平衡,所以当我跟他们擦身而过时,他们只是呆呆瞪着我,一脸不可置信的表情。我的秘书苏也注意到我的行为还有另一个变化——我没有关上办公室的门。我尚未吭声,然而,办公室里的每个人都感受到领导风格将有重大变化的气氛。

物归原主

我将他们一一叫进办公室。每次面谈的目的都是要抓出一只猴子,将它放在我们两人之间的桌上,一起想办法让他们负责下一个步骤。

有些猴子确实耗费周章。下个步骤可能很虚无,所以我可能会决定至少当下让猴子在乔治的背上睡一夜。明天早上再指定碰面的时间,要乔治回到办公室继续考虑他的下一步要怎么走。

现在,可以确定的事情就是,这只猴子可能会变成我的,我们说:“每只猴子都有它的归宿。”毋庸置疑,它可能就会变成我的猴子。倘若如此,举证责任归谁?当然是乔治。当他向我证明猴子是我的时,猴子应该要在谁的背上?还是他的背上。这时,我必须表现出理性、研究的姿态,抓起这只猴子放回它的主人背上。不过,要我弃权来捡起这只猴子,那真是有鬼。如果是猴子乱蹿而跳到我背上,后来证实猴子应该是乔治的,我以亲身经历跟你打包票,将猴子从自己的背上抓下来再放回原饲养人身上的过程,真是苦不堪言。所以,与其要经历这种痛苦,在决定猴子属于谁之前,根本就不要让猴子跳到你的背上。如果这是下属的猴子,那么,猴子就是他们的下一个步骤。

如果我把猴子揽在自己身上,它们即成为只有我才能下决定的责任,我应该如何处置它们?如果我们的档案系统相似,那么我的档案系统根本没有空间处理稀奇古怪、一次性的事情这类特定的猴子。如果我悬而未决,最后就可能弄丢这些猴子。但如果我要求下属监督它们,然后他们找不到这只猴子,他们就犯了“不服从”的过失。因此,不要弄丢东西的不二法则,便是不要归档——把猴子交给下属去归档。 接着,如果他们找不到这只猴子,他们的职业生涯将出现问题。如果你很聪明,那么,你的办公室将会空无一物(它们会在壕沟中跟部队待在一起)。

想象一下,假如我的下属提出一项议题企图引起我的注意,很明显地,下一个步骤就会成为我的事情。我可以对他说:“我猜,现在猴子是我的,只有我能够处理。没有人授权给你处理这件事。但是从我办公桌公文的堆积如山可以想见,未来的24小时之内,我都没有时间处理。所以,乔治,猴子在往后的24小时之中,需要栖身过夜。我认为在它跑到我的背上之前,还是先在你的背上安稳地睡一觉吧。所以,照顾一下这只小东西,明天回来我的办公室。从现在起,你要负责喂养这只猴子24个小时。”

他背着这只猴子走出办公室,但是他一件事也不会做,对吧?当然不会!它是我的下一个步骤,但我绝对不要走到这一步,与其放在我的公文包一事无成,不如把猴子放在他那里。

他隔天回来说:“你的猴子还你。”我说:“它现在的情况如何?”他说:“和我昨天带走时一样。”我说:“好吧,你看看我的桌子就知道,再过24小时我也没时间处理这只猴子。请再帮我照顾一天,明天向我报告情况。”他走出办公室,隔天如约前来。我说:“它现在的情况怎样?”“没变。”我们持续套招。如此过了35个回合,依然一事无成。请别忘了,虽然毫无进展,猴子也不在我的身上。

如果我把它揽在身上,现在的进展将会如何?依然摆在我的待办事项档案中瞪着我看,让我越来越有罪恶感。就这样,经过35天之后,乔治再也无法忍受这种情形。于是他对我说:“嘿,安肯,这个游戏还要持续多久?我一定要摆脱掉这只猴子。它就像苍蝇一般黏在我身上。我要怎样做才能摆脱它?”我说:“我不知道,乔治,你想如何摆脱这只猴子?”如果我之前将那只猴子交给乔治,让他归档,那么,他现在就不必伤脑筋。这件事情仿如来回旅游,回程时又找上他。我说:“我不知道你要怎样摆脱它,除了有一种方法。那就是你想办法解决。我知道这对你是个全新的经验,但千万别犹豫不决。”

如今,我们已经让苦乐参半的原则奏效了!在他面前,有两个不怎么愉快的行动方案:一是继续在这个游戏中无止尽地轮回,这样将会异常痛苦;另一个方案便是想出办法,这一点也很痛苦。你认为他会觉得哪一种选择比较不痛苦?对,想办法解决。他可以到处走走,听取别人的意见,发现我原来不是公司里唯一的资源,于是尝试看看这些意见,在别人身上尝试一下,终于想出一个令我惊讶的办法。

乔治抓起了这只猴子,返身离开我的办公室。在他离去之际,我看到一幕自己多年不曾见过的情景——乔治的背上驮着一只猴子,那只猴子四平八稳地趴在他的肩膀上。所以,从现在到约定好的喂食猴子时间,是我在等他,而不是他等着我。

那天下午,我好几次走过他的办公室,探头问他:“嗨,乔治,现在事情进行得怎样?”

我告诉你,没有任何事情比这件事还棒!当然,在他交给我答案之前,我可以在走廊上通行无阻——我从未听到答案。我现在一点儿也不需要去烦恼答案。在喂食猴子的时间,自然就会知道答案。现在,我只需要不时地抓住机会询问问题——我的全新经验。这就是所谓的“管理者的工作治疗”。

训练你的下属

现在猴子在谁的身上?乔治。谁有任务在身?乔治。谁要控制工作进度与内容?乔治。但是谁有较多的时间?哈,在下。

这就是专业管理者训练下属的方法。但距离乔治成为他想担任的真正独当一面的管理者,他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整个旅程即使路途遥远,也要踏出第一步、下一步,以及采取相关措施和进行猴子管理才行。

如果对乔治而言,猴子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经验,那么,他可能已开始显现出紧张的症状。他可能会紧张抽搐、胃胀气、头痛欲裂。他相信自己需要有人帮他喂食猴子,也会来找我(他的上司)帮这个忙。通常,当下属向上司求救时,他所寻找的不是一个解决方案,而是一个解决问题者

所以,我对乔治说:“我希望自己尽可能帮你的忙。协助你是我的职责,我也有时间帮你。但是为了协助你,我们必须先达成共识。第一点,先了解情况;第二点,确定基本规则为何。当我们能够达成共识之后,我就可以帮得上忙。首先,就是要了解情况。告诉我,乔治,这是你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

乔治回答说:“安肯,就我记忆所及,我们把它界定为我的问题吧!”

我说:“好,接下来就是基本规则。”

“因为一旦你的问题变成我的问题,那么,你再也没有问题可言,而我也无法帮一个没问题的人去解决问题,但我很想帮助你。”

“所以,会议结束时,问题怎么来,就怎么去——在你的背上。”这是基本物理原则的描述:当输出等于输入时,就没有东西剩下。

任何时候,在我帮你解决你的问题时,你的问题绝不能变成我的问题。

“在任何约定好的时间里,你可以要求我帮忙,而我们也可以共同决定,下一个步骤是什么,以及我们两人哪一个要执行。”

“当下一步骤变成是我来执行时,当然这种情况很少,你我两人必须共同决定,而不是我独自去做下一步。乔治,你接受这个基本规则吗?”

他说:“好。”

我说:“还有,你何时会展开下一个步骤?”

他说:“嗯,我下午会找会计部门谈谈。”

“你何时要回我办公室,告诉我你的决定?”

他说:“明天早上九点。”他站起来,走出我的办公室。猴子在他的背上,我把时间写在工作日程上。往后的24小时,我只要等着他就好,他再也不必等我。

我很确定你知道为何我将面谈时间写在工作日程上。这不是为了恐吓,只是要他知道明天约定的确切时间,如果过了这个时间,他没有出现,或是两手空空地出现,那么,他就是一个不服从的下属。我必须重申一遍,要求下属出现,要求他在会议上有工作成果报告,这是相当合理的要求。

先安排讨论时间是为了减少延误的可能性 。何以如此?因为下属会重视你要检查的东西,而不是你期待的每件事。如果没有约定好喂食猴子的时间表,就可能会发生延迟的情况。没有约定,就不可能有迟到的情况,如果不可能迟到(紧接着是处罚),行动的压力也会随之减弱。为了每个参与的人着想,安排好讨论时间是很有必要的做法。这样将有助于我们维持猴子的健康状态。

健康的心理

我现在的感觉就像第一次帮病人成功拔下牙齿的年轻牙医,大喊:“下一位!”我很快地连续召见了其他几位下属。早上十点半,我已经将所有的猴子都放回它们原来的位置。

我摇身一变成为一个专业管理者:我再也不必背着下属的猴子。办公室外面的四张椅子已经空空如也。我不会耽误下属,我再也不是他们遭受挫折的来源,而且,我的心里不再有罪恶感。

任何降低组织里挫折感与罪恶感的事情,都是让员工迈向心理健康的坦途 。这确实是一大创举,但不意味着他们会高兴。他们只是心理会比较健康而已。

现在,就在走廊的另一头,他们认定了一个事实——他们的工作量负荷过重。当然,他们的工作量并未太重。然而,因为每件事情都是相对的,相较于之前他们无所事事的状态,稍微做些事情就成了工作过重。他们现在帮我取了各种外号:“混日子安肯”、“条子安肯”、“推卸工作的安肯”……他们个个同病相怜,突然之间我成了一个集权、暴戾、独裁的暴君。

即使他们可能觉得自己工作过量,但实情究竟如何?他们把挫折转换成工作过量的不满情绪。但什么事情才会真正让人完蛋?工作过量还是挫折满怀?工作过量从来不会要你的命,挫折才会真正要人命。你绝不可能用工作过量来害死一个人。如果你要害人,最快的方法就是捉走他们的猴子,把猴子统统锁在你的保险箱里。千万不要让他们碰到这些猴子,只要三个月,猴子就会爬满整面墙壁,挫折就会真正闹出人命。

现在是上午11点半,我办公室外面的椅子空荡荡的。虽然我们必须要忍受许多抱怨与牢骚,但我们正迈向更健康的心理状态。这是很正常的,也是可预期的。

任务转移

“背上的猴子”这个比喻,重点在于将任务从主管背上转移到下属的背上,并让它们乖乖待在那里。但在主管可以帮下属找到任务之前,他们应该先明白,任务在下属身上。一旦主管扛起任务,下属就没有任务在身,而主管也就只能和自己的可支配时间道别。这时,所有的时间会转换成下属占用的时间。

管理者与下属不可能同时有效执行同一件任务。“领导,我们有问题。”始作俑者暗示这个责任已经存在,并用我们之前所描述的方法,提出脚踩两个人背部的猴子,这是让猴子展开生涯最糟糕的方法。

如果那就是下属占用时间与可支配时间的主要差异,那么,获得你需要的一点点可支配时间,应该是一件相当容易的事情。你应该做的事情就是让猴子留在它应该停留的地方——下属的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