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谁是猴子的主人?
有两种方法可让你避免去背负别人的猴子。一种方式是训练猴子不要抬错脚;但更好的方法是,一开始便不要让它们把脚放在你的背上。
“我们”没有问题
假设你有4个下属向你汇报工作,这是一个很优秀的小团队,而你就是团队的“教练”、“领导人”与“导师”。
在你们5个人当中,只有一个人有立场代表团队发言说:“我们有问题。”这个人是谁?正是阁下——你。所以,当团队成员对你说“领导,我们有问题”时,此人就犯了越俎代庖的错误。你的下属没有资格替所有团队成员发言,说出“我们有问题”这样的话。
还有,当你的下属有问题找你时,他们大部分的目的不在于寻求解决方案,他们要的是一个能解决问题的人。
下属向管理者报告时,唯一正确的发言方式就是说“我有问题”,如果他说的是“我们有问题”,那么他就是越俎代庖。 何以见得?因为他们不能替领导者发言。老板是团队之首,其他的人只是成员。除非这句话由领导者来说,否则这绝对不是“我们”的问题。在领导者说“我们有问题”之前,问题都属于员工。猴子的双脚都是稳稳地站在员工的背上,除非猴子下定决心要跳到别人身上。
因此,当团队成员有问题来找你时,首先应该弄清的问题是——问题是什么、谁有问题以及问题属于谁。如果他们认为问题是你的,那么谁要负举证责任?你抑或他们?举证责任永远由他们负责。如果他们不能证明问题是你的,那么,问题又该归谁所有?是他们。这是你不必扛下问题的原因,因为问题不是你制造出来的。不要让指派造成问题的不二法门便是,不必凡事指派。 大多数管理者觉得分派任务很困难。何以如此?因为他们天天四处闲晃,无所事事;接着,他们把工作程序颠倒过来,将一只原本不属于自己的猴子从背上捉下来,企图放回原来主人(下属)的背上时,其痛苦犹如撕下粘在毛茸茸的腿上的胶布。千万别试着去体验这种痛苦!如果你没让猴子跳上来,你就不必把它捉回去。
我可以想象你现在脑海里正在想什么,而我也猜想得到明天一早会发生什么事情。有些下属能轻易地把你骗倒,你知道这些人是谁。你迫不及待地希望明天一早到办公室时,能给其中一个人机会,让他把猴子放到你背上,一如往常他们经常对你做的那样。
你在走廊上走着,遇见了大卫。你正等着他上钩,因为他以前做过往上委派任务这档子事。他对你说:“嗨,领导!我们有问题。”
你立刻打断他的话说:“大卫,你说什么?”他回答:“领导,我们有问题。”
你继续说:“大卫,我们从来没有过问题。事实上,我们现在也没有问题。如果我过去曾经处理过,那么我们将来可能再也不会有问题。当然,这不代表现在没有问题。否则你也不会提出来。你所提的问题都很重要,我也希望你能继续这么做。我很乐意花时间和你讨论这些问题。”
“现在,我们就在走廊上讲清楚,现在要解决的第一项要务便是,找出问题属于谁——你还是我。如果是你的问题,我会尽力协助你解决。如果问题属于我,那么我相信你也会竭尽所能帮我。但无论结果如何,下一个步骤还是你应该做的。”
现在,他开始纳闷,何必自讨没趣!
如果他事先知道你将会慷慨地让出自己的时间,而下一个步骤是他自己要做,那么他就可能会事先盘算不可避免的下一步究竟要怎么做。因此,他也不必多此一举,在走廊上把你拦下来。他现在正在做那个步骤——自由层级第3级,除非另有指示。
为什么下属会向我们提出问题?因为一旦他们认为,自己的上司容易上当——是个解决问题的高手,其态度便会趋于“让他自己选择”,于是撒手不管。这并不表示这些员工很恶劣,但他们确实喜欢让上司去背他们的猴子。
专业的猴子管理者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将不断描述和乔治在走廊上所发生的情况。这一次,我会表现出专业管理者的架势。
我们两人在走廊上相遇时,猴子试着从乔治背上跑掉。但因为我自认是个专业管理者,我会立刻把那只小猴子抓回它原来应该待的地方。
乔治和我在走廊上碰面了,他跟我说:“嗨,安肯!我们有问题。”我现在不要把“我们”变成一个议题;我待会儿再来处理这一点。所以,我们就在走廊上花了30分钟讨论这个议题。30分钟之后,我说:“乔治,我不知道时间过得这么快,但我有事要办。我们对这件事情只是略知一二罢了,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虑。”
在此情况下,“进一步考虑”这只猴子还很模糊、很不具体!
“乔治,在公司里面,要对这件事情进一步考虑的人,我只能想出两个——你和我。现在,既然我是上司,你就要负责把事情做进一步的考虑。因此,下午四点半,到我办公室来一趟,提出可行的进一步想法,要仔细考虑我对提案的接受习惯。”
我把他放在了哪一个自由范围里?第3级——提出建议,根据和我谈话的内容提出行动方案。
现在猴子在哪里?在他的背上。谁扮演解决问题者?他。我扮演怎样的角色?监督者。
这就是为何下午两点钟左右,我会经过走廊——现在有时间,因为我不必背着下属的猴子——探头进他的办公室说:“嗨,乔治!你的猴子现在处理得如何?”
请记住:“事情进行得怎样?”这句话是为了弄清谁才是管理者而说的,以防他忘记。
现在是下午四点半,如果他没出现在我的办公室,我们称此情形为“不服从”。因为,要求下属提出一些成果,并非不合理。如果他四点半来到我的办公室,却毫无想法,我们也称此情况为“不服从”。因为,要求他提出想法,并非不合理。但如果在此阶段要求他有很好的想法,可能就不太合理。
他的桌上摆着心爱的老婆和3个可爱小孩的照片,他甘冒“不服从”罪名的概率有多大?几乎是零。但如果我告诉他:“让我再想一遍,之后我再告诉你怎么办。”我身为管理者,能在下午四点半想出点子的概率有多大?几乎等于零。所以,我们现在对这个游戏已经渐入佳境。
千万记住“猴子”的定义:两人谈话结束时的下一个步骤。
所以,无论问题是什么,下属永远是承接下一个步骤的那一方。这一点相当重要,原因有二:第一,让下属自觉地说出“我有问题”,你自然就具备分派任务的能力;第二,如果他们说“我们有问题”,那么除非你先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把问题丢还给他们,否则你将无法分派任务。如果他们劈头便说:“我有问题”,那么分派任务就变得更简单,只要顺其自然,保持现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