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爱上象棋

赢得首个全国冠军后,我的象棋生涯开始冲劲十足。对象棋的激情 与热爱激励着我不断学习,再创佳绩。从9岁到17岁,我一直是全国同 龄人中的顶级棋手。我赢得了 8个个人全国冠军头衔,带领学校赢得了 7个团队全国冠军,并代表美国参加了 6次世界大赛。在这几年里,我有 了很大的提高,同时,随着我对象棋精髓的深人了解,象棋艺术已成为一 扇令人兴奋的自我探寻之窗。

那些年来我成功的关键原因就是棋如其人,在棋盘上表达最真实 的自我。我本性喜欢闹腾,棋局越乱我越拿手。我向来喜欢雷雨、暴雪、 飓风、怒海和鲨鱼区。自孩提时代起,残酷的环境更能激励我,作为一名 年轻的棋手,我总能将关键比赛带入极其复杂的棋局,因为我有自信能 超越对手,更有效地走出混乱局势。看似不合理的棋局我却经常能感觉 到它内在的逻辑性^令人兴奋的象棋赛感觉像是在探寻暗藏的和谐 状态。我是一个随性的人,不受心理因素影响,总是追求创新与飞跃。

无论是在哪个行业,体育也好,商业谈判乃至总统选举辩论也罢, 对于一个顶级对手而言,最关键的优势之一就是掌控全局基调的能力。 我的许多年轻对手们都更喜欢掌控棋局。他们根据牢记的棋局和我对 抗,一遍遍地重复着开局篇。他们在意评分,计算着下一个成绩对自己的 全国排名会有什么影响,这种务实的性格让他们在面对复杂混乱的棋局 时无所适从,而我却是恰好相反。由于我接受了正规的象棋教育,并且出于对残局和疯狂中局的热爱,我通常能够把棋局导向自己拿手的方面。

我10岁那年事情开始有点复杂了,我几乎只参加成人赛事,只在 全国及全球比赛中与小孩子一起下棋。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因为经验 丰富的比赛选手们经常能把棋局引向一场封闭的、有战略的战斗,这可 不是我拿手的。在挖掘自身优势的同时,我还必须得表现出高端象棋中 更抽象的因素,这样才能与更具经验的高手们进行超水平对决。肌肉受压 迫后会更加强健,而好的棋手也会逐步提升对手水平。成人象棋世界让我 成长很快,让我时刻反省,不断发现自身需要改进的缺点。和大人下棋有 个好处就是,参加校园全国赛时信心十足一对手不过是些小孩子罢了。 参加公开赛也让我不得不承受另一个问题:耐力。在校园比赛中, 一场象棋比赛很少会超出3个小时,而大多数成人赛中,每位选手必须 要在2小时内走完前四十着〔限时4小时〉。之后一个小时再让每位选手 走20着。如果棋着到位了,那么比赛可以无限期地进行下去,这对一个 小孩子而说无异是“无期徒刑”。年纪大一点的棋手深知小孩子在长时间 比赛里耐力不足,因此他们有时会故意拖时间,把我拖疲。一次在费城比 赛,一个粗鲁的家伙竟和我下了 9个多小时。我当时才10岁,他坐在棋 盘旁拖时间,简单的几着也得走上45分钟。这太恐怖了,但从中也学到 了教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必须培养“头脑马拉松”能力。

象棋是一个永恒的挑战。在整个象棋生涯中,父亲和我不断寻找实 力超群的对手,因此即使我能主宰校园赛场,但输棋也是家常便饭了。我 相信这对于维持一个健康的比赛观念非常重要。尽管肩负的压力很大, 但失败的恐惧感远不如比赛的激情更能影响到我。在我看来,在赢得首 个冠军头衔前痛失的那场比赛让我开始了“风险竞技”。

这并不是说失败不曾让我伤心。在象棋比赛中被人击败尤其会让 人感到痛楚。在比赛的过程中,每位棋手都将他的战术、策略、情感、体 能、精神百分之百地用了出来,大脑因一个个高难度挑战而高度警惕,思 维能力大大拓展,几小时不间断的专注思考使整个身体疲惫不堪。在一 场激烈的象棋争夺战中,会有动荡起伏,会有几近失手,会有虎口逃生, 也会有精准回击。当你的棋局在灾难的边缘挣扎时,你会感觉你的生命 也遭遇危机。当你赢棋时,你就又一次存活下来;当你输棋时,就像有人 把你的心挖出来并在上面猛踩。这并不夸张,输棋就是这么残忍。

这样就带来一个危险,表面看来像是“渐进理论”,实则不然。我曾看 到很多人在不同的领域里运用着某种“过程至上”理念,并将其转化为“从 未尽全力”或“我根本不在乎结果”这类借口。他们自诩已达到“无我之境”, 只关注学习,不在乎结果,但这只是他们不敢直视自己的借口罢了。过程与 目标的关系非常微妙,在此我想要认真说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感受。

读一些有关“整体”与“渐进”理论的对比研究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 论:小孩子不应该有胜败的概念。我并不认同这一观点。如果这个小孩子 在此后的人生里有了某种雄心壮志,一心想在某一领域中追求卓越,那 么他在突然遇到困难时就会缺乏相应的处理能力。只专注于结果这当然 不对,但如果能与长期理念保持平衡的话,短期目标就可以是比较有效 的发展工具。过多的逃避结果可谓坏处多多。成功的道路绝非一帆风顺, 否则岂不是人人都能当上冠军,因此我们需要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应对 沿途上的种种挑战,而真的遇到问题时,学会游泳的唯一办法就是下水。

我认识一个很聪明的小棋手,名叫丹尼,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丹尼妈 妈这期间的切身感受。这个7岁的小男孩很热爱象棋,一心用在了这上 面。每天都要学习半个小时象棋,在网上下棋,每周到专家那儿听丨一次 课。最近他开始参加校园象棋比赛,妈妈发现,因为比赛气氛,自己的心 情也大受影响,起伏不定。她自己的状态因丹尼的输赢而上下波动。这位 女性非常优秀、敏感、聪慧,她不想给儿子增加额外的负担。她对整体义渐 进态势非常留意,所以丹尼输棋时,她就想告诉他输了没关系。但这很显 然是有关系的。他输了棋,人也很伤心。告诉他这没关系无异于是在侮辱 他的智商。那她应该怎么做?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这一状况在各行各业里都可以看到,而遇到 这种情况时,大多数时候我们都自己做主。我们如何平衡长期过程与短 期目标以及不可避免的挫败?言归正传。丹尼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并决定 目前要把全部心思都用在象棋上。他喜欢接受其他年轻人的正面挑战, 也喜欢每天都能有更多、更精准的想法。一个很棒的对手能让我们看到 自己的不足,推动我们达到自身的极限。丹尼参加比赛是件好事,但最关 键的一点是,他的心态要健康。

首先,正如前一章所述,丹尼妈妈每天应该针对丹尼的努力而不是 结果做出反馈,这样她就可以帮助丹尼建立一种“过程第一”的理念。她 应该表扬丹尼的专注、这一天的努力练习以及所吸取的教训。当他赢得 比赛时,聚光灯应聚焦那一刻以及之后的道路,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荣耀 上。另一方面,让小孩子(大人也是如此)享受胜利的喜悦不是坏事。父 母不应该像机器人那样,看着小孩子兴奋得上蹿下跳,还要板着个脸说 些“学习的路还很长”这种陈词滥调。我们经过辛勤努力而在某方面取得 了成功,这时我们就有权享受成功的美妙滋味。在我看来,关键是要意识 到,成功的美妙只是瞬间的感觉。甚至在我们吸气时它就走远了。在做深 呼吸时,我们充分享受了成功的味道,之后呼气、吸收此次的教训并向着 下一段旅程迈进。

丹尼失败时,问题就棘手多了。现在,他哭着从比赛室中走了出来。 他全心投入却输了比赛。这一刻,他妈妈应该怎样处理?首先,她不应该 说这没关系,因为丹尼心里比谁都清楚这有关系,这种谎言只会让他更 加痛苦。如果没有关系的话,那为什么他还要努力去赢?为什么他要学习 象棋,把周末都用在这些比赛上面?这有关系,丹尼心里很清楚这一点。 因此,理解才是第一步。

我认为,这位妈妈应该先给儿子一个拥抱。如果他在哭的话,让他 在她肩膀上哭个够。她应该告诉他,他让她感到多么自豪。她应告诉丹 尼,伤心一点没关系,她非常理解,也非常爱他。失望是成功之路不可或 缺的一部分。过了一会儿,等丹尼平静下来了,她可以问他比赛的状况。 希望他们之前经常有过这类交谈,这样丹尼就知道他妈妈问的是心理方 面,而不是棋路〖几乎所有的失误都包括技术和心理因素,而技术的因素 可以留到日后研究比赛时再说〉。他是不是分心了?是不是走进了一个连 环局,犯下了一连串的错误?是不是太自负了,或者没有耐心?是不是因 为对方讲脏话而受到影响?是不是太累了?这样丹尼就对自己的心理状 况有了认识,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这个问题可以作为一个短期目 标^这一类的反省是一项很健康的处理机制。通过上述对话,丹尼会 意识到,每场失败都会让他成长。他会在心理上更趋成熟,对坏习惯也更 加敏感。

一位真心的,懂得理解、不断鼓励孩子的父母或教练能够让一个野 心勃勃的小孩子得到释放,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作为大人,我们要自己 承担责任,培养一种健康、自由的思维方式。我们需要勇敢出发,全力以 赴,胜不骄,败不馁。事实上,如果不尽最大的努力,我们便无法从挑战 中有所收获。成长源于对决的那一刻。唯有推动自我,探寻自身能力的极 限,我们才会收获,才会进步。

作为一名棋手,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经常会遭遇未知的局面。我的成 长轨迹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像寄生蟹一样,过一段时间就得换一个新壳。我 必须得不断学习一些秘传的、一开始感到很小适应的新棋局。我会与最近 从东欧或前苏联移民而来的威胁十足的新对手进行对决,也会不远万里, 前往别的国家进行比赛,并要立即适应那儿奇特的文化与象棋风俗。

我记得11岁那年代表美国参加在罗马尼亚的蒂米索拉举行的世界 大赛〖12岁以下、每个国家派出了自己的冠军参赛。我和爸爸在开赛当 天好不容易找到了比赛地点,第一轮比赛时去晚了。最终从卡塔尔冠军 旁边穿过去走到自己的座位时,时间已经过了 30分钟,这对我可是大大 不利。更糟的是,棋盘上的棋子我一个都不认得。罗马尼亚人为比赛选的 这套传统棋具我根本看不懂3这是我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情况,就像是我 童年时做过的一个噩梦,梦里我不知道怎么下棋,而摄像机就在我面前 狂闪。那一刻我的心都悬了起来。

最后的结果是,我很好地处理了这一状况。我做了几个深呼吸,开始 了第一步,整场比赛感觉是在“半梦半醒”的状态下进行的。和棋具不同 的是,象棋本身已融入到我的身体巾了。为了赶时问我下得很快,在脑“? 里箅计着棋路〔这点是平时训练时经常做的〉,并顺利地拿下了第一场。 之后我用了大半个晚上适应棋子,并在接下来的两周里发挥得非常好。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感情波折最大的一次就是11岁那年与我的第 一位老师布鲁斯丨潘道菲尼的离别。我爱布鲁斯,他就像是我的家人,但 我进步得太快了,他已经无法再教我了。布鲁斯是全国象棋大师,近年来 不太参加比赛,我快赶上了他的水平。我们找到了一位很棒的新教练,智 利国际大师维克多,弗赖斯,他之后也成了我们全家的好友。与布鲁斯分 别就像是失去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同年,我爸爸的倾心力作《王者之旅》在全球同步发行,详细描述了 我获得首个全国冠军的历程,几年后这本书得到了派拉蒙公司的青睐, 被拍成了同名电影。我在象棋界已是无人不知了,但现在,也正因为此, 我肩上的压力也增加不少,在参加所有的电视节目时脸上都必须挂着小 孩子那种可爱的笑容。在《今日秀》节目上,简,耶格尔问我是否想成为 鲍比,菲舍尔,当时音乐响起来了,这意味着我有五秒钟的思考时间,我 知道鲍比丨菲舍尔很疯狂,因此我来了这么一句:“不,我从来没想过再 次成为鲍比”菲舍尔。”再次?这个小孩子到底在说什么?

我曾有过一段很开心的时光,非常天真,不受聚光灯干扰,而是一 心投入到象棋中去。当然也会有失败的时候,而此时我会吸取经验教训, 迎接之后的成长与挑战,对此我并不在意。我钟爱象棋,并以一种“我 能”的态度挺过艰难时刻。刚满13岁没几天我就得到了“象棋大师”的头 衔,打破了菲舍尔13岁零5个月的纪录。人们都在说我是未来的世界冠 军,但我充耳不闻。我是一个对胜败看得很淡的人。对手们并不在意名 气,他们只想击垮我,而我要做的就是保持现有的一切。

有那么几次难忘的时刻,让我深深地意识到,荣耀与快乐或长期的 成功并不相关。我永远忘不了 1990年赢得全国小学组象棋大赛冠军后 走出比赛大厅的那一幕。那场比赛云集了全国1500名顶级选手。我刚刚 才赢得比赛,现在一切就恢复了正常。我站在会议厅前四处张望,没有欢 愉,一切和几天前没什么不同。我还是乔希,有很棒的父母,有一个很可 爱的妹妹凯迪亚,和她一起玩的时候总是笑声不断。我喜欢象棋、体育, 喜欢女孩子,也喜欢钓鱼。周一回到学校时,朋友们会像平时跳身投篮命 中时来上“句“干得好”,之后一切就成为过去,大家一起去踢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