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决战

2004年中年杯太极拳国际锦标2004年2月-5月,中国台北天空中暗云涌动,骤雨急促划过,不久就慢慢销声匿迹。对于风暴, 我总是怀有喜爱之情的;当下,这些疾风骤雨又使得我整个人都兴奋起 来。那是一个星期四的晚上,距离战斗开始还有40个小时,我站在象山 山峰上俯视下面的一座古老的道观,整座台北城在山脚下延伸开去。道 观的薰香被风吹送上来,在林立的高楼间盘旋回转。这是两年前,在一次 半决赛失利之后的第二天,我开始准备又一次的世界锦标赛。过去三个月 的训练近乎残忍,夜以继日的折磨逼得我毫无退路,晚上拖着疲惫的身躯 回家倒头就睡,准备第二天的训练环节。现在我在这里站着,深呼一 口气, 将自己沉浸在湿润的风中,雨中。西边的天空一片青紫色的红一一它终 于来了。我感觉精力充沛,蓄势待发。

中华杯有两种太极推手。一种是定步,另一种是活步。它们加在一 起,便组成这场吸引了来自世界上50多个国家成千上万武术家的国际 竞技盛会。盛况空前,竞技者目的各不相同,有人看准了一种推手,有人 则看准了另外一种。而我的梦想一一实际上也是我的野心一一就是两种推手间时夺冠。

活步推手是快速而有爆发性的,活动范围仅限于一个直径为18英 尺的圆圈,目的就是要将对手推倒在地,或者推出圈外。活步推手的内在 技巧是很微妙的,它需要有规则的动作呈现,对技术的精巧把握以及快 速应变策略;而其外在,则主要表现为一种最佳竞技者对运动的野性崇 拜。活步推手可以说是最高水平的身心格斗。

台湾式的定步在很多方面来讲都是更有限制性的,这对太极竞技 者来讲是一个最纯正的测试,因为在其中完全不可能规避这种艺术的内 部准则。定步中也不可能依靠对于运动的狂热来掩饰技术上的弱点,它 本身就如俳句一样精致。在爆发性比赛当中,会有两位训练有素的武术 家近距离地进行监测。受伤的可能性比较大,原因就在于可能发生的暴 力冲撞和不期而遇的联合操纵。比赛很紧张,产生的力量十分集中,因此 一个未经训练的观众很有可能什么都还没有看清楚,竞技者已然从八九 英尺远的地方一跃而至,到了另外一个竞技者的背后。

星期四晚上,我从风声不断的象山山顶回来后的4个小时,突然发 现此次锦标赛的组委会已经修改了比赛规则。前些年在台湾,定步是在 被垫高的底座上进行的,竞技者右腿在前,左腿后退大约3英尺,以便可 以形成动态而有力的姿势。但是在今年的比赛中,组办方在没有任何通 知来告知外国参赛队伍的情况下擅自撤掉了底座,这个模式上的小小改 变,足以使当地的参赛队伍拥有关键性的优势,因为他们在过去的一年 中一直是按照这个新的模式来训练的。待会我会回来重述这个令人惊讶 的事情一一不过首先还是来看一看定步竞技。

竞技双方的右脚从脚趾到脚后跟是在一条直线上,中间大约有一 英尺的距离。两者之间的距离很近,相对的右手手腕交叉碰触,左手则侧 放于左臀部,活像古代西方的枪战能手。这个姿势一摆好,精神世界的竞 技便开始了。双方静立,并保持一种平衡的姿势,争取哪怕丝毫的优势进 行爆发件的攻击。这一刻是以目光压制对方取胜。

然后裁判便说可以开始进攻了。谁的脚先移动了,谁就失掉一分, 若被推倒在地,失掉两分。如果有人率先失掉十分,本局结束。乍一看上 去,好像是力量和速度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但如果你深入到比赛竞技 之中就会发现,很明显重要的还是在于一些技巧。如果你恰逢克星,每个 人都有被对手推倒在地的可能,并且这样的动作或者动作的组合来得如 此之快,就像是猜拳游戏一一是剪刀,锤子,还是布?

这还仅仅是个开始,由此展开的会是无限巨大的潜在的东西,近乎 无穷的假象,来自不同角度的迅捷攻击,鬼胎各怀的心理策略。曾几何 时,经历了数年创造性的训练和以退为进,以及一次又一次在那架底座 上的失败与成功,这项竞赛开始变慢了。于是你可以看到攻击速度变得 迟缓了,眼神的变换中闪烁的尽是辩驳的诡计。竞赛中高手过招往往进 行的都是看不见的东西,这有点像象棋,运动的最高层面,你就像是进驻 了对方的头脑之中,指挥着他下一步要做些什么。

定步推手的起点都是一样的,双方队员的开场姿势雷同,竞技者可 以提前发起进攻,当裁判宣布竞技开始之后便可以使用进攻防守多种技 巧的组合了一一同样,象棋高手也会在开场的时候就已经布下迷局。从 四年前我第一次到台湾的时候,我就已经逐步分解了定步推手的比赛, 并根据一致公认的开场姿势自创了一套理论,那时的开场姿势还是双脚 站立在一只底座上,自然配合手的姿势。组委会在此次锦标赛之前几个 月已经发送给我们确切的底座方位。那个时候我已经将竞技进攻的技巧 方式内化到了自己的身体当中,对于比赛我感到轻松自在,所以我会经 常闭上双眼进行训练,随时等待一触即发的进攻。我感觉到我的身体可 以摆脱掉一切进攻,并且可以发起本能的反击。但这一切,都是站在那两 块小小的底座上进行训练的。

但是现在,比赛开始前一天,被告知:没有底座,并且后方的那只手 应当起始于对手的肘部而非臀部。这在整个比赛的结构上是一个大的调 整,就好像是象棋比赛中,一位大师级棋手在经过5个月的严酷训练开 场技巧之后,恰在比赛即将开始之际,发现过去训练的所有技巧此刻已 不允许再用,而缘由,竟是一个神秘的规则改变。

一瞬间一切都已经改变了,我们剩下的,就只有个把小时来重新制 定我们的整套技巧。在一方面来讲,这着实令人恼怒;但在另外一方面讲,这又是可以预见的。太极是中华艺术的象征,在某种层面上,这项运 动代表了他们的体育及哲学精华。顶尖的台湾竞技者从小就开始接受每 天数小时的训练,他们如果赢得这次锦标赛,就是英雄。他们带回家的, 不仅仅是客观的经济奖赏,还有进入大学的全额奖学金,一天之内就可 能成就其事业。外国人是受欢迎的,但没有人希望他们会赢。台湾人设置 障碍来阻止这种可能的发生,这是一个荣誉的问题。

星期四凌晨-点,我和马科斯丨陈两个人开始仔细研究这套新规则 与原来规则的细微差别。马科斯是我老师的儿子,也是我非常要好的朋 友。他参加过三次美国国家散打锦标赛,并且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太极推 手。马科斯知道这种国际性比赛的前沿趋势,我们做了大概的一个计划, 之后我躺在床上把它过了一遍,时间就到了大约凌晨三点钟。

星期五的早上依然是大雨滂沱,台风刚刚退出海岸线。在巴哈马群 岛时,我在小船上经历过了多次台风,而这种出现在天空的不祥之兆却 把我带到了一种高效率的状态,我头脑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主意和想 法。我们本打算周五的时候休息整顿,但面对此时的新规则已经不可能 了。我们一组十个人聚在新庄体育场一个巨大的看台样式的建筑下面, 此次锦标赛就在那里举行。经历了过去数年的风风雨雨,我们已经是一 个大家庭,一个团结奉献的整体了。我们对团队的工作有着无比的信心, 但我们也认识到目前所处的情势确实有些荒谬。我们浸泡在台风的呼啸 之中,商量着怎样在没有底座的情形下仍旧可以生存下来。马科斯一早 上都在倾盆大雨中慢跑,试图在赛前称重前可以减掉4磅。狂风怒号,即 使是在看台底下,雨水仍旧可以横着扫向我们。

丹和我在飞机上一起工作,重新设定我们的新策略。在我们的队友 做一些轻量级拳击练习的时候,我们花了两个小时重新创造出我们的定 步推手理论。关键是要根据正在发生变化的情势和昨天我们回来后才被 告知的新准则勾画出一套新的战术。遇到了这样令人惊奇的情况,如果 你基础牢固,那么一切安好。一旦准则吃透广,那么相应的战术也会随之 而来。我感觉到很自信。光纸上谈兵不行,战略战术往往在实际应用中才 会发挥作用,这一点我在下象棋的时候就已经明白了。处理比赛当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