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比利忍住没说
投标公司委派的任务刚开始就宣告结束,不用说,比利团队里的程序员非常失望。尽管比利当时没发现什么可疑的地方,但故事并没有完。第二年,比利转投另一家计算中心,与之前那家相比,这里使用的计算机功能更强大。入职那天,一位运筹学专家给他介绍了“程序包”的概念,即一组事先写好的程序,可以在各种场景中解决标准问题。
“当然,”专家告诉他,“程序包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降低成本,但有时它还有别的优点。”
“你是说它可以实现特殊功能,对数据的检验也更严格吗?”比利问。
“对,这两点可以算,但我想说的是一种更有意思的情况。有时候,拿出解决方案的速度可能非常重要。去年,有人委托我们处理一个与政府剩余资产竞标相关的问题,那是我们最重要的客户之一。他们似乎想办法弄到了其他公司尚未公开的投标信息,我们没细问,你懂的。他们想知道投标情况如何,这样,如果必要的话可以修改自己的投标价,以获得他们想要的标的物,而不至于拿到任何一样较差的东西。”
比利意识到自己曾参与其中,他尽量装出一无所知的样子,问道:“一共有几家公司呢?”
“除了我们的客户以外还有三家。但是标的物一共有11件,所以可能的组合情况非常多。”
“大概有400万种可能。”
“啊,你反应真快。是的,大概有400万种可能。因为时间特别短,不可能把所有情况都列出来,而且投标有各种附加条件,所以在短时间内靠编程解决问题太困难了。”
“那你们是怎么做的呢?”比利非常好奇。
“这就是重点,我们动用了程序包。只用了短短两天,线性编程专家就想办法把这个问题写成了适用于程序包的形式。然后,在计算机上只运行了几个小时,就得到了客户需要的答案。好家伙,这可涉及好几百万美元呢,他们开心极了。”
“真有意思。整个工作花了多少钱?”
“这是另外一个亮点。做线性编程的专员在这上面花了两天时间,这需要400美元,再加上计算机运行的成本,这部分大约是1000美元。”
“也就是说,客户只花1400美元就拿到了他们需要的解决方案。”
“而且用了不到3天!这就是我所说的程序包的价值所在。你甚至可以说,这都是些现成的解决方案,在等着问题找上门来!”
“是的,”比利若有所思地说,“完全可以这么说。”
当然,比利这时候在想的是他新学到的一课,这是之前关于问题定义所学到的那堂课的延伸:
别把问题的解决方案误当作问题的定义,当这个解决方案是由你提出的时候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