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理由是什么

我们人类总是好奇为什么有人要做出这样的决策,为什么有人会持有这样的观点,而理由则为满足人们这样的好奇心提供了答案。请思考以下几个陈述:

(1)政府只应该保护精选出来的一批濒危物种使其不至于灭绝。

(2)遭蜈蚣蜇伤比被很多种蛇咬伤都更危险。

(3)学校应该有权搜查学生抽屉看有没有毒品和武器。

上述三个断言都缺少了什么东西。我们既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但是以它们现在的形式,我们既不能说它经不起推敲,也不能说它经得起考验。这些断言都没有包含解释说明或逻辑依据来论证为什么我们应该同意它。因此,如果我们听到有人提出上述任何一个主张,我们都只有干瞪眼,急切想知道其所以然。

以上陈述所缺的部分正是支撑其论断的一个或多个理由。所谓理由,就是指用来支撑或证明结论的看法、证据、隐喻、类比和其他陈述。这些陈述是构建结论可信度的基础。在第2章里我们已经介绍了怎样找到论证大厦的两大柱石——论题和结论的必要方法,本章则主要介绍找到论证大厦的第三块柱石——理由的各种技巧。

当一位作家有个结论希望你接受的时候,他不但要提供各种理由来说服你他的结论是正确的,而且要证明为什么他的结论是正确的。

一个人有没有头脑,主要的标志就要看他能否提供充足的证据来支撑他的看法,尤其当这些看法存在争议没有定论时更是这样。举例来说,如果有人声称中国不久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的头号霸主,这样的声言理应遭到以下挑战:“请问你何出此言?”这个人的理由可能充分也可能不充分,但只有你提出以上问题并找出他的理由之后你才知道分晓。如果他的答案是:“因为我就是这样认为的。”那么你一定对这样的论证极不满意,因为这个人的理由不过是结论的翻版而已。但是,如果答案是关于两国预计的军事支出和教育支出的证据,你在客观评价这一结论的时候就要认真考虑这些证据。请记住:只有当你找到支撑结论的理由时你才能判定一个结论的价值。

找到支撑结论的理由是批判性思维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只有我们问一问为什么别人持有这样的观点并且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我们才能公正评价这一观点。关注结论形成的理由就要求我们虚怀若谷,容忍那些可能和我们不一致的观点。如果我们只对结论进行评价,而对其推理过程不闻不问,我们就会坚持自己在论辩或文章中所持的结论,对那些和我们观点相一致的结论立刻青睐有加。而如果我们想要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观点,我们就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好奇心,即使我们目前还不能认同某人的观点,我们也要对他的理由细细加以琢磨。

?关键问题:理由是什么?

理由和结论相结合,就构成我们在第2章中所定义的“论证”。

图片 | 第25页 | 学会提问 | xjpvictor的电子书库

有时候,一个论证只包含单个理由和结论;但是常见的情况是,很多理由用于支撑某个结论。所以当我们谈到某人的论证时,我们可能在谈论单个理由和相关的结论,或者是一整套理由和它们将要证明的结论。

小贴士:所谓理由,即我们为什么要相信某个结论的解释说明或逻辑依据。

在我们使用的术语中,论证(argument)和推理(reasoning)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指使用一个或多个想法来支撑另一个想法。这样,如果某个交流缺乏理由的话,那么它既不属于论证,也不是推理。所以说,只有论证和推理中才有可能存在逻辑错误。因为一个理由本身只是一个孤立的想法,它并不能反映出一种逻辑关系。

论证本身的几个特点值得我们加以注意:

·论证必有其目的。人们展开论证的目的是希望说服我们相信某些事情或是按某些特定的方式行动,所以论证需要别人对之做出回应。不论我们的反应类似于海绵还是淘金者,我们一般总会做出回应。

·论证的质量有高有低。我们需要依赖批判性思维来判定一个论证的质量高低。

·论证有两个明显的必要构成部分——一个结论及其支撑理由。二者当中如果有一个我们找不到,也就意味着我们失去了客观评价这一论证的机会。我们无法找到的东西自然也无法对其做出评价。

最后一点需要进一步加以强调和说明。心急火燎地去推进批判性思维并没有什么意义。实际上,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就曾说过,一个聪明人和另一个聪明人说话时,大家总是先说:“等一等!”花点时间找出论证之所在,然后再去评估我们认为别人说过的那些话,只有这样对提出论证的人才够公平。

他为什么相信这个观点

找到理由的第一步就是采取质疑的态度去接触每个论证,而你要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你已经找出了结论,现在你想知道为什么这个结论有道理。如果一个陈述回答不了下面这个问题“为什么作者或演说者相信它”,那么这个陈述就不属于理由。要想成为理由,一个陈述(或一系列陈述)必须要被演说者用做结论的支撑或根据。

让我们将这种质疑的态度应用到下面这篇文章中。首先我们必须要找出结论,然后我们要适当地问一句“为什么”。请记住找出结论的那些指南。

①该不该要求飞行员随身携带辣椒喷雾器?②飞行员们在调查中谈到了他们的观点。③很多人表示他们从来不知道乘客会做些什么,他们认为辣椒喷雾器有助于确保乘客的人身安全。④有57%的飞行员认为辣椒喷雾器将增加飞行安全。⑤因此,航空公司应该要求他们的飞行员随身携带辣椒喷雾器。

紧跟“因此”后面的句子回答了第①句陈述所提出的问题。因此,结论是第⑤句陈述:航空公司应该要求他们的飞行员随身携带辣椒喷雾器。请给这一结论做上记号。

小贴士:一个论证由一个结论以及支撑这一结论的各种理由组成。

然后我们问一问这个问题:为什么作者或演说者相信这一结论?回答这个问题的那些陈述就是理由。在以上这个例子中,作者给我们提供了调查得来的证据作为理由。第③句和第④句陈述共同提供了证据,也就是说,它们一起为结论提供了依据,因此成为支撑结论的理由。我们可以这样复述上述理由:大多数接受调查的飞行员都相信辣椒喷雾器有助于提高乘客的人身安全。

现在,请试着找出下面这篇文章中的理由。同上面的步骤一样,我们还是要先找出结论,做上标记,然后问一下“为什么”。

①不应该允许对人类胚胎进行基因筛查。②人们无权捉弄上帝,终止一个即将来到人世的生命,只因为他的性别不尽如人意或可能存在某种生理缺陷。③我有两个罹患自闭症的孩子,他们都活得很快乐。④我们不能说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会因为出生缺陷而发生重大改变。

第一句当中的指示词“应该”显示出文章的结论:作者反对对人类胚胎进行基因筛查。作者为什么相信这一点呢?他给出的主要理由是“人们无权捉弄上帝,依据一套按照自己喜好制定的标准来决定终止一个即将到来的生命”。第③句和第④句一起提供了另一条理由来支撑作者的看法:作者本人拥有自闭症子女的正面经历显示,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并不因出生缺陷而发生重大改变。

在你确定一个人的推理结构时,你应该把每一个好像被作者拿来支撑其结论的观点都当成理由,即使你根本不相信它实际上能为其结论提供多大的支撑。在批判性思考的这个阶段,你一直在努力寻找论证之所在。因为你想对做出这一论证的人尽量公平,你就需要利用施惠原则(principle of charity),首先假设这个论证是最无懈可击的,理由很充分,然后再着手进行评价。如果作者或演说者相信他正在摆事实讲道理为自己的结论提供支撑,那么我们至少应该先考虑一下他的分析推理过程。后面还有大把时间来细细评价这一推理过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