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通过之前的20多万字,我分享了自己这三四年来做产品经理的各种体会。因为个人能力有限、时间有限,难免偏颇。好在这些年我也结识了不少同行和前辈,阅读了不少博客与书籍。
下面我们来看看别人眼中的产品经理。
别人眼中的产品经理
本节转载的两篇经典文章【1】都是我在这几年学做产品经理的过程中,在网上多次看到的。我比较认可其中的观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开阔视野,了解别人眼中的产品经理是怎样的。
这两篇正好对应招聘广告里的“工作职责”与“职位要求”,先看“产品经理的主要职责”——要做什么事,再看“产品经理的核心技能”——要有什么能力。
在附录里,也许你会发现一些与本书前面不一样的说法。这很正常,我早在“写在正文之前”的最后一节“我与本书的局限性”里就谈到过,不但我有局限性,下述几篇文章的作者也会有其局限性,我想再次重复一个观点:
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心中可以容纳互相矛盾的观点而无碍行事。
产品经理的主要职责
作为一名新入职的产品经理,或者一名资深PM,你可能都或多或少对这个职位产生某种迷惑。到底什么是产品经理?这个职位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在IT产业的不同领域,甚至在同一领域的不同公司,这个职位的定义似乎都有不同。
本文尝试根据自己多年的产品经理经验,给出产品经理的主要职责。虽然在不同的公司,产品经理的角色和职责互有差异,但是有一些关键职责是任何一个产品经理都应承担的。可以将其归纳为如下六个方面。
1.市场调研
市场调研是指研究市场以了解客户需求、竞争状况及市场力量(Market Forces),其最终目标是发现创新或改进产品的潜在机会。
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进行市场调研:
► 与用户和潜在用户交流
► 与直接面对客户的一线同事如销售、客服、技术支持等人员交流
► 研究市场分析报告及文章
► 试用竞争产品
► 仔细观察用户行为等
市场调研最终会形成商业机会、产品战略或商业需求文档(BRD),详述如何利用潜在的机会。
2.产品定义及设计
产品定义是指确定产品要完成哪些功能。通常采用产品需求文档(PRD)来进行描述,PRD可能包含如下信息:
► 产品的愿景
► 目标市场
► 竞争分析
► 产品功能的详细描述
► 产品功能的优先级
► 产品用例(Use Case)
► 系统需求
► 性能需求
► 销售及支持需求等
产品设计是指确定产品的外观,包括用户界面设计(UI,User Interface)和用户交互设计(User Interaction),包含所有的用户体验部分。在大型公司里,PM通常和界面设计师或交互设计师一起完成产品设计,不过在小公司或者创业公司里,产品经理也许需要全包这些工作。
这是产品经理工作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如果产品经理工作中不包含这部分内容,那几乎可以肯定地说,那不是产品经理的工作。
3.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指带领来自不同团队的人员(包括开发人员、测试人员、UI设计师、市场、销售、客服人员等),在预算内按时开发并发布产品。其中可能包括如下工作内容:
► 确保资源投入
► 制定项目计划
► 根据计划跟踪项目进展
► 辨别关键路径
► 必要时争取追加投入
► 向主管领导报告项目进展状况等
在大型公司里,通常会有项目经理来处理大部分项目管理工作,产品经理只提供支持。不过在创业公司里,产品经理通常需要自己进行项目管理。在有些公司,技术负责人也可能作为项目经理,处理大部分项目管理事宜。
4.产品宣介
主要包括和内部同事如老板、销售、市场、客服人员等沟通产品的优点、功能和目标市场,也可能包括向外界如媒体、行业分析师及用户宣介产品。
大公司的产品经理通常都有产品市场、市场推广和媒体关系(PR)团队帮忙进行对外的产品宣介。
这是除了产品定义和设计之外,对产品经理而言价值第二高的工作,尤其是在向老板、市场同事宣介产品并让他们欣然接受的时候。
5.产品市场推广
主要是对外的信息传播——向外界介绍有关产品。通常包括制作产品数据表、手册、网站、Flash演示、媒体专题及展会演示等。
在大型公司,产品市场工作通常不会由PM来负责,这些公司会有专门的产品市场经理来打理此项工作。当然,这种分工最大的缺点就是导致沟通效率较低,并会削弱对外传播。
在某些公司,“产品管理”和“产品市场”被认为是同义词,会由一个人担当两种职责。而在那些将产品管理团队和产品市场团队分开的公司,后者会打理本节所提及的工作,同时他们也可能会承担“市场调研”、“产品宣介”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部分工作。
6.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指那些随着产品经历“概念化→发布→成熟→退出市场”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产品管理活动。
主要包括的工作有:
► 产品定位
► 产品定价及促销
► 产品线管理
► 竞争策略
► 建立或收购合作伙伴
► 识别并建立合作关系等
产品经理和产品市场、BD及市场的同事一起完成这些工作。
产品经理的核心技能
1.沟通能力
优秀的产品经理一定是个成功的沟通者,沟通能力包括口头沟通能力和文字沟通能力。产品经理的一个最主要角色是作为沟通的中心。
产品经理的沟通能力不仅体现在和不同工作岗位的人进行有效沟通,同时还体现在如下方面:
► 和不同个性的人沟通。例如,大部分工程师的性格偏内向,而大部分销售和市场人员则很外向。
► 采用不同的“语言”和不同工作岗位的人沟通。如果要进行高效沟通,很重要的一点是说沟通对象熟悉和易于理解的“语言”。比如,在和市场人员沟通时,要采用与工程师沟通时不同的方式:对于市场人员说太多诸如“数据库性能”、“内存管理算法”之类的东西,无疑会让他们郁闷不解;而对工程师谈话过于概念化,也无助于他们理解设计真正的实现细节;类似地,在同老板们沟通时,则应该避免过于深入细枝末节的事情。
2.无授权领导能力
成功的产品经理应是优秀的领导者,即便是没有明确授权。
产品经理通常要领导多个领域工作,包括领导项目团队、领导产品战略和蓝图指定,以及领导跨团队的产品活动等。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产品经理通常没有得到公司正式的授权。此时,是否具有“无授权领导能力”就成为成功与否的关键。
如何在无授权的情况下领导团队,我的建议是:综合运用影响力、协商、人际关系及其他类似技能。
3.学习能力
IT产业是一个快速变化的产业,“不变的也许只有变化”,新技术不断涌现,今日的新产品在几个月后就会变成大路货,甚至更快。优秀的产品经理必须能够快速学习,即便是在比较新的领域。具备此能力才能相对容易地在不断变化的市场和技术趋势下管理好产品。很多公司在招聘产品经理的时候会犯一个错误:他们过分看中既有经验。比如,一个公司要做安全软件,他们就会在招聘时说明“需具有安全软件领域五年以上工作经验”。这其实是个错误的方法,更好的做法是寻找在软件领域有工作经验,同时善于快速学习的产品经理。
4.商业敏感度
优秀的产品经理应对商业有灵敏的感觉,他们清楚如何发现市场机会,了解竞争差异化的重要性,并能提出制胜的产品战略、定价、推广策略、合作计划及盈亏分析等。
看到这些,别以为产品经理就该是MBA毕业。实际上,大多数优秀的产品经理并没有上过什么MBA,但是他们对商业有很强的敏感度。
5.热爱产品
优秀的产品经理对产品有发自内心的热爱。他们孜孜不倦地尝试各种新产品,注册各种产品的测试版,下载产品的试用版并仔细揣摩,一有时间就去网上看各类新产品的网站。他们对设计优秀的产品喜爱有加,即便这些产品并非自己公司的;他们鄙视那些没品的产品,即便那是自己公司开发的。最重要的是,他们醉心于创造优秀的产品——无论是全新的产品或是既有产品的改进。
6.注重细节,追求完美
优秀的产品经理对细节孜孜以求,注重细节是开发优秀产品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Steve Jobs曾说:“iMac笔记本并非只是透明颜色和外壳外形与众不同,这个产品的核心理念在于成为最精致的消费电脑。在最新的iMac中,我们坚决去掉了散热扇,因为我们认为使用一台不嗡嗡作响的电脑工作更令人愉悦。当然,并不是我决定就可以取消散热扇,它需要工程师们付出巨大的努力,找到管理电源和散热的更好办法。这是产品设计之初就存在的核心理念。这也是用户愿意选择我们产品的原因——追求每个细节的完美,从而能让用户更方便愉悦地使用他们的电脑。”
优秀的产品经理不但注重产品设计的细节,在其他事情上一样追求完美,比如进行竞争状况分析、制作项目计划,以及所有其他自己负责的工作。
7.日常产品管理能力
优秀的产品经理具备良好的日常产品管理能力,包括:
► 撰写市场需求文档(MRD)和产品需求文档(PRD)
► 进行竞争状况分析
► 规划产品路线图
► 制作产品演示PPT
► 设计用户界面
► 分析产品数据等
各种有用的信息
这一节里,给出各种有用的信息,希望能帮到“-1到3岁的产品经理”,它们分别是一些博客、一些书、一些培训和国内同行们的地域分布。
一些值得看的博客
下面列出的都是我经常看的博客,但没有一个是产品经理的博客。注意逻辑,我并没有说我经常看的博客里没有产品经理的博客,如果你真的想看的话,可以去我博客【2】的友情链接里找到很多。我觉得产品经理应该是通才,本行功夫自不必说,要能出彩,更重要的是外家的功夫,所谓“功夫总是在诗外”。
UCDChina(http://ucdchina.com/),其实是个群体博客,也有论坛,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的圣地,国内的交互设计师、用户体验师基本都在里面混。经常有人说设计师和产品经理是一对冤家,我想如果产品经理多混混这里,这个问题肯定能迎刃而解。UCDChina上有个很好的网址导航,从URL(http://ucdchina.com/123/)看我一直觉得他们是在讽刺hao123……从上面可以链到几乎所有业内知名设计师的主页。网站上书友会里的书也都很不错,同学们可以顺藤摸瓜。
ExcelPro的图表博客(http://excelpro.blog.sohu.com/),从他这里我学到很多Excel、PPT的技巧,以及更多画图表的好方法。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日常工作很多时候要分析数据,展示数据,“让图表说话”很重要。更好的是,从这里可以找到更多学Excel、PPT的好地方,博主的新书《Excel图表之道》已出版,值得一看。
人月神话(http://blog.sina.com.cn/cmmi/),这个博客我从2007年就开始看了,博主很勤奋,涉猎也很广,主要是项目管理、CMMI、PMP【3】、产品管理相关的内容。更难得的是,博主对东方哲学和佛教也有研究,颇有世外高人的侠骨仙风。其实“人月神话”是一本很经典的软件工程书籍的名字,同样值得一看。
刘未鹏|Mind Hacks(http://mindhacks.cn/),虽然低产,但绝对高质,博主对思维方法的分享在业内超级有名,不止是让人获得知识,而是一个能让人聪明起来的地方。博主探讨的话题还有心理学、认知科学、概率论、人工智能等,一看就是个天才。
褪墨(http://www.mifengtd.cn/),每个人都有做不完的事,只有明确了目标以后,才能合理的分配时间,做到时间管理。而这里会教你如何做时间管理,用哪些方法和工具GTD(get things done),对个人规划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从这里的友链,可以找到更多教你时间管理的博客,比如GTD life【4】。
左岸读书(http://www.zreading.cn/),爱读书,一切成功均源自积累。这里有各种各样的知识,杂,但是精,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帮上你做产品。
战隼的学习探索(http://www.read.org.cn/),朋友告诉我战隼就是F16战斗机,确实很猛,这里你可以学到如何学习,如何记忆,如何阅读,等等。学会知识管理,让我们在不断成长的时候有一套更好的方法来支撑。
译言(http://www.yeeyan.org/),翻译国外技术与创业的文章。外面的东西很多、很好、很新,但是外语阅读能力已经很弱了,现实一点,高效一点,多看看译言吧。
一些值得读的图书
我一直对各种微博和SNS心存戒备,最大的原因就是我觉得它们会把时间碎片化。不时地看一些信息、一些名言警句,甚至是一篇文章,其实收获都不大,最实在的还是花一些整块的时间看几本好书。下面就把我最近几年看过的书串起来与大家聊聊。
产品经理本行相关的书并不多,我看过的有《产品经理实战手册》【5】、《产品经理的第一本书》【6】、《产品经理的第二本书》【7】,都算比较经典,同时也比较偏向于传统产品。它们让我知道了什么是传统的产品经理,但其实“产品经理负责制”在我所知的公司里,都不存在。多数的所谓产品经理其实已经是我在第1.2节里说的“非典型产品经理”,我们大多数时间,写写文档,管管项目,还有很多与市场、销售等有关的事情,只是配合而已。
但是,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我们不得不储备一点。科特勒的《水平营销》【8】可以打开思路,当然你要是碰巧看过更经典的《市场营销》【9】大部头就更好了。
这两年,倒是出现不少给“互联网产品经理”的书,推荐两本:一本是《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10】,是我组织的虚拟团队——七印部落【11】——翻译的,另一本是糗事百科【12】的创始人王坚大哥的《结网》【13】,它们与本书一起,可以让你对这个领域有更全面的认识。
产品的用户体验很关键,2007年看了《用户体验的要素》【14】,里面谈到的“五个层次”对我的影响很大。不错的小书,一个晚上就可以读完,但最好慢慢读,慢慢消化。此为必看书。而用户体验最关键的就是要重视用户,所以学一点用户研究的方法也很必要,《赢在用户》【15】是入门的好选择。我认为同类的书还有《一目了然》【16】、《点石成金》【17】、《胜于言传》【18】等,都不错,只是很互联网,对传统行业未必适合。
然后,我们可以体会一下设计的现实与浪漫:读一读D.Norman大师的《设计心理学》【19】与《情感化设计》【20】。这两部是姊妹篇,最好按照先后顺序读。
提到产品设计,与产品经理最相关的还是交互设计。我一直说,在公司里也被迫经常做一些交互设计的事情,而交互设计又是那么的专业和有深度,所以也意味着被迫犯很多交互设计的错误,于是只好通过看一些书来尽量少错一点。
最经典的可算交互设计之父Alan Cooper(此牛人也是VB之父)的《软件观念革命:交互设计精髓》【21】现在已经是3.0版,有关交互设计的内容非常全面。《交互设计之路》【22】一书的作者也又是Cooper,个人感觉这本书读起来比上一本轻松一些,少了理论多了例子,入门可以更轻松。《GUI设计禁忌》【23】,更加实用,讨论“术”的一本书,更适合一线的交互设计师。《可用性工程》【24】,一般般,比较理论化,像教材,其中有些通用原则值得仔细品味。
我们发现,上面这些书绝大多数都是翻译作品。至于读原版还是中译版,我的思路是这样的:首先需要对自己的英文水平做出准确的判断,通常读非母语要花更多的时间,你需要评估多花的时间是否能补偿因为原版带来的额外收益。而这个额外的收益,一是省去了对翻译质量的担忧,并不是说翻译的一定比原版差,但翻译的过程肯定或多或少会加入译者的理解,而这个理解的附加值,是加分还是减分,是很难知晓的,除非你去问读过两种版本的人,且这个人要对这个话题非常的有研究。另一个额外收益就是中译本一般都要晚几年出来,所以如果你能搞到原本先睹为快的话,会在团队里显得特别牛。
很多老外写的书值得我们学习,比如企业管理类的《公司进化论》【25】、《跨越鸿沟》【26】,全书就在说一张图,他们很善于把复杂的道理说简单,这对我们做产品很有启发。而《罗伯特议事规则》【27】,则把“开会”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说得头头是道,逻辑严密,有专门讲主持会议的主席的规则,有针对会议秘书的规则,有普通与会者的规则,有针对不同意见的提出和表达的规则,有关辩论的规则,还有非常重要的、不同情况下的表决规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研究。
继续,我们来看项目管理相关的书,《软件工程》【28】课本其实就不错,但也许你和我一样,在学的时候并没有体会。至于经典,《人月神话》【29】关注“软件开发”本身,《人件》【30】则关注软件开发中的“人”,大师们的作品经久不衰。
产品经理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很重要,所以我们有必要读一本UML相关的书,体会一下怎么用抽象模型的方法来描述一个领域、一系列事物。我看的是《UML基础、案例与应用》【31】,同事推荐的,题名中有“UML”字样的书应该都差不多。
敏捷方法在互联网、软件产品上特别适用:《敏捷估计与规划》【32】适合开发经理看,《敏捷迭代开发:管理者指南》【33】比较理论化,你可以把它们推荐给团队技术负责人。
对了,必须提一下阿朱的《走出软件作坊》【34】,难得的一本“自己人”写的书,真实的小公司就是软件作坊,很实用。
工作后的学习都是很实用主义的,用到什么补什么,而且要善于在一本几百页的书中迅速找出对当前有用的那几页,这是一种能力。跳出去用产品经理的思路想,读一本书的目标是什么?可能很多人把目标设置为——读完它。我原来也是这样,但是我们深入思考一下,读完其实只是手段,手段背后的目的,应该是希望有所收获。地球上的书是永远读不完的,哪怕是你感兴趣的书也是读不完的,那我们不妨按照根本目的做一个优化,把目标改进为——用最少的时间吸取一本书里的精华部分,这个精华部分是60%?80%?90%?各人的情况不同,就要靠你自己把握了。也正是因为清楚了哪些内容需要精读、哪些选读、哪些浏览,我才能在工作后可支配时间变少的情况下,反而能够每年读几十本。而学习的过程,也从单纯的读书变为“读书+读事+读人”,我更多的是通过从书中找理论支撑,然后在工作中实践,同时多和更有经验的前辈交流。
最后还有一些书,可能表面上看起来和产品经理关系不大,但我总觉得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一个产品经理,甚至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会有潜移默化的帮助,比如我喜欢看的还有如下几类。
科学修养,思维方法、心理学类,比如《决策与判断》【35】、《别做正常的傻瓜》【36】、《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37】、《黑天鹅》【38】、《美第奇效应》【39】、《社会性动物》【40】、《统计数字会撒谎》【41】等;人文修养,历史、经济、社会、政治类,比如《中国历代政治得失》【42】、《激荡三十年》【43】、《万历十五年》【44】、《浪潮之巅》【45】等;新经济系列,《失控》【46】、《长尾理论》【47】、《世界是平的》【48】、《维基经济学》【49】、《未来是湿的》【50】、《众包》【51】、《轻公司》【52】等;自我提升、精神力量的书,比如《影响力》【53】、《把时间当作朋友》【54】、《当下的力量》【55】、《少有人走的路》【56】、《遇见未知的自己》【57】等。
上述图书,有个很好地了解详细内容的途径——豆瓣网(douban.com),同学们可以去对应的页面查看简介、书评等。对于读书,兴趣更浓的同学可以去看看我在豆瓣上创建的豆列“互联网产品经理,全方位入门”【58】,以及我豆瓣主页【59】上标记过的书,那些会实时更新,也欢迎各种方式的交流。
一些值得听的培训
工作后的学习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职业培训。我有幸参加过多次,在此分享给大家,让同学们在选择课程的时候有个参考,找出适合自己公司的培训方案【60】。下述的星级,表达了这门课对产品经理的重要程度,五颗★最高。
《成功的产品经理》,★★★★★。这个不是入门课,一般来说公司都会把机会留给至少已经有三到五年经验的产品经理去参加,能有机会参加这门课,基本上说明你已经是可以独当一面、公司对你寄予厚望的同学了。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我觉得这门课是必须要听一次的。可惜的是,目前市面上这门课都还是通用型的,没有针对互联网、软件行业的,我正在尝试改变这个情况。
需求相关课程,★★★★。可能叫《需求工程》、《需求管理》,个人感觉适合做需求相关工作已经有半年到一年的同学。基本方法已经会了,也练熟了,能自主地去采集、分析、筛选需求,能独立完成文档并做简单的需求管理,这个课能够帮着梳理一下思路,进一步规范化以提高。
《项目管理》,★★★★。虽然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不同,但是做产品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带一些项目,这门课适合至少已经主导过两三个项目,虽然项目最终完成,但感觉过程很痛苦的同学。项目本身可大可小,比如我带过的项目,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小到50人天,大到2000人天左右。
《流程管理》,★★★。偶尔做一次的事情叫项目,经常做的日常性事务叫流程。适合这个课程的同学,已经开始接触产品或部门做事规范的制定,比如你已经做过若干项目,对适合本产品的发布流程有些心得,知道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哪件事可省略、哪件事必须做,等等。希望能将其固定下来以提高后续项目的效率、降低风险。
营销相关,★★★。和前线商业关系比较大的课程,一般叫《网络营销》、《市场营销》,适合与运营、市场、销售接触较多,有一定经验的产品经理去听。但据我所知,互联网、软件公司的产品经理主要工作多数还是偏技术端的,偏市场的通常有专门的产品运营师。
思维方法相关,★★★。比如《问题分析与解决》。给它三星不是因为它不重要,而是我认为这个课难学,听过也不一定能学到多少。它是一套更通用、更抽象的做事方法论,如果不小心学会了,可以指导我们去做产品、做需求、做项目、做流程,等等。它也许适合悟性比较高的同学吧。思维方法的学习与提高是最难的,类似的课程还有《六顶思考帽》、《结构化思维》。
软技巧相关,★★。比如提高与人际交往能力的《高效沟通》、提高个人素质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但问题是,软技巧怎么能“学”会呢,所以这些课适合那些已经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做得不错,只要高手点拨一下就能功力大增的同学。
教学相关,★★。《课程设计》、《TTT》(Training the Trainer),这两门课也是比较进阶的,只给有需要的同学。《课程设计》教的是如何设计一门职业课程,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可以把一门课当作一个产品来设计,从中可以得到很多相通的思路;而《TTT》【61】是教如何给受众培训,对一个人的表达能力、演讲能力是很好的锻炼。
硬技巧相关,★。一些硬技能的课程。也是一个产品经理必备的能力,如《中高级PPT》、《中高级Excel》。初级课通常是讲操作层面的,我觉得多用用Office就都会了,没必要上课。而中高级说了一些思路方面的东西,不过我还是觉得用“两三千块、一两天时间”来学还是不值得,建议自学,因为硬技能是最容易“学会”的。
同学们可能已经发现,职业教育和学校教育有很大不同。职业教育不是传递知识,给新手上的课程。它更适合那些“已经对做某事有一定经验,但苦于不知如何提高,需要高手点拨”的同学,它是传递知识与实战经验并重的。工作后的学习,很明显的特点就是需求驱动,要用到什么去学什么,因为我们发现,每次涉及一个新领域的时候,了解得越多就会发现水越深,根本没法完全掌握。后来,大家想通了,也没必要完全掌握,只要要用的时候,知道需要什么知识、谁懂这些,就够了。
永远的,高手只能告诉你好的方法,方法并不能直接带来成功,只能提高成功的概率;高手只能告诉你一些经验,但不能增加你的经历,而有些事情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学会;高手只会给你点拨,教你怎么做,但不会帮你做。但无论如何,培训与分享仍然是必要的,真正的高手会告诉你内力修炼方法,我想说的是“生活中没有吸星大法”,也碰不到《天龙八部》里的无涯子把毕生功力通过头对头的方式在几分钟内传给你,唯一提升内功的办法就是“活到老学到老”。
国内同行的地域分布
最后,分享一下2009年【62】全年个人博客访客地域分布数据,从中可以了解到国内产品经理及其相关职业的人群都在哪里,特别是互联网、软件行业。找工作、挖墙脚、想创业的同学可以参考下图。

图 个人博客2009年全年的访客地域分布
试着给出一些结论:
传说中互联网、软件行业的五大城市确实存在:北京、杭州、上海、深圳、广州,占据了访客数的约70%(因为自己公司在杭州,有不少访客是同事,所以访客数意外地排在了第二位)。
北京的绝对霸主地位无可撼动。
潜力城市浮出水面,都是挺大的内地城市,如南京、武汉、成都等。
注释
【1】这两篇文章的原作者:Michael Shrivathsan,他的博客名为“Michael on Product Management & Marketing”,在本书3.3.1节“真的要写很多文档”里也有提到。两篇的译者皆为Sam1388,中文版最早于2007年7月发表于译言(yeeyan.org),这里保留原意,但有少量词句的修改。
【2】地址:http://iamsujie.com。
【3】PMP: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项目管理师培训考试。
【4】地址:http://www.gtdlife.cn。
【5】《产品经理实战手册》,王欣、夏济 编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6】《产品经理的第一本书》,(美)哥乔斯 著,戴维依 译,中国财经出版社,2004
【7】《产品经理的第二本书》,(美)哥乔斯 著,戴维依 译,中国财经出版社,2004
【8】《水平营销》,(美)科特勒 等著,陈燕茹 译,中信出版社,2005
【9】《市场营销》,(美)科特勒 著,俞利军 译,华夏出版社,2003
【10】《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美)Marty Cagan 著,七印部落 译,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11】七印部落是一个网络协作的虚拟翻译团队,她的新浪微博地址是http://weibo.com/7seals
【12】糗事百科,http://www.qiushibaike.com,一个娱乐网站,口号:快乐就是要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13】《结网》,王坚 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14】《用户体验的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Web的设计》,(美)加瑞特(Garrett,J.J)著,范晓燕 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5】《赢在用户:Web 人物角色创建和应用实践指南》,(美)穆德,亚尔 著,范晓燕 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16】《一目了然:Web软件显性设计之路》,(美)霍克曼(Hoekaman,R.)著,何潇 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7】《点石成金:访客至上的网页设计秘笈》(Don't Make Me Think原书第2版),(美)克鲁格 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8】《胜于言传:网站内容制胜宝典》,(英)瑞蒂希(Redish,J.)著,王冬妮 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9】《设计心理学》,诺曼 著,梅琼 译,中信出版社,2003
【20】《情感化设计》,(美)诺曼 著,付秋芳,程进三 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1】《软件观念革命:交互设计精髓》,(美)库珀 等著,詹剑锋 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2】《交互设计之路》,(美)库帕(Coper,A.)著,(美)丁(Ding,C.)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3】《GUI设计禁忌》,(美)约翰逊(Johnson,J.)著,王蔓 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4】《可用性工程》,(美)尼尔森(Nielsen Jakob)著,刘正捷 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5】《公司进化论:伟大的企业如何持续创新》,(美)摩尔(Moore,G.A)著,陈劲 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6】《跨越鸿沟》,(美)摩尔(Moore,G.A.)著,赵娅 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7】《罗伯特议事规则》,(美)罗伯特 著,袁天鹏,孙涤 译,格致出版社,2008
【28】《软件工程》,(英)萨默维尔(Sommerville,I.)著,程成,陈霞 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9】《人月神话》,(美)弗雷德里克·布鲁克斯 著,汪颖 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0】《人件》,Tom DeMarco Timothy Lister 著,UMLChina翻译组 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1】《UML基础、案例与应用》,(美)施穆勒 著,李虎、赵龙刚 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2】《敏捷估计与规划》,(美)柯恩 著,宋锐 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3】《敏捷迭代开发:管理者指南》,(美)拉尔曼(Larman,G.)著,张晓坤 等译,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34】《走出软件作坊(IT人升职必备)》,阿朱 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5】《决策与判断》,(美)斯科特·普劳斯(Scott Plous)著,施俊琦,王星 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6】《别做正常的傻瓜》,奚恺元 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7】《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美)布朗,(美)基利 著,赵玉芳 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38】《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美)塔勒布 著,万丹 译,中信出版社,2009
【39】《美第奇效应:创新灵感与交叉思维》,(美)约翰松 著,刘尔铎,杨小庄 译,商务印书馆,2006
【40】《社会性动物》,(美)阿伦森 著,邢占军 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1】《统计数字会撒谎》,(美)达莱尔·哈夫 著,廖颖林 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
【42】《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43】《激荡三十年》(上下册),吴晓波 著,中信出版社,2007(上册)、2008(下册)
【44】《万历十五年》,(美)黄仁宇 著,中华书局,2007
【45】《浪潮之巅》,吴军 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46】《失控》,(美)凯文•凯利 著,东西文库 译,新星出版社,2010
【47】《长尾理论》,(美)安德森 著,乔江涛 译,中信出版社,2006
【48】《世界是平的》,(美)托马斯•弗里德曼 著,何帆、肖莹莹、郝正非 译,2006
【49】《维基经济学:大规模协作如何改变一切》,(加)泰普斯科特、(英)威廉姆斯 著,何帆、林季红 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50】《未来是湿的》,(美)舍基 著,胡泳、沈满琳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1】《众包:大众力量缘何推动商业未来》,(美)豪 著,牛文静 译,中信出版社,2009
【52】《轻公司》,李黎,杜晨 著,中信出版社,2009
【53】《影响力》,(美)罗伯特·西奥迪尼 著,陈叙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4】《把时间当作朋友——运用心智获得解放》,李笑来 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55】《当下的力量》,(德)托利 著,曹植 译,中信出版社,2009
【56】《少有人走的路》(1、2、3),(美)派克(Peck,M.S.)等著,于海生 等译,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1)、2008(2)、2009(3)
【57】《遇见未知的自己》,张德芬 著,华夏出版社,2008
【58】“互联网产品经理,全方位入门”豆列:http://book.douban.com/doulist/531890/。
【59】我的豆瓣主页地址:http://www.douban.com/people/iamsujie/。
【60】职业培训的课程通常是一些咨询公司请业内资深人士讲授,作为公开课,行情是每个人两三千块、一两天时间,加上食宿交通、脱产培训的人力成本,下面提到的这些课程都参加下来至少要5万元左右了,所以我估计大多数同学都没这样的机会,我参加过其中的8门课程,自己的博客中给出了一些更详细的培训记录,同学们也可以去参观一下。
【61】有趣的是,在TTT培训的时候,老师讲到课程开发的ADDIE。当时我又犯职业病了,发现这和产品设计很像:需求分析,Analysis;教案设计,Design;教材开发,Develop;培训实施,Implementation;培训评估,Evaluation。
【62】2010、2011年的数据差异不大,详细可以去我的博客(iamsujie.com)查找。

